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 公告通知 | 配额查询 | 招标专栏 | 配额行情 | 清关情况 | 配额快讯 | 配额分析 | 配额调剂 | 签证情况
 你现在的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金融危机两周年 解密大朗毛织业转型的700天

发表时间:2010年09月28日    作者:高志全

  东莞时间网讯 原本抱着试一试心态的盛星,2007年只计划在大朗开一家小厂。令其惊诧的是,区区两三年时间,大朗厂的数控织机年产量正以几何数字增长。

  东莞市盛星电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祖成说,他们原计划2010年实现1500台的销售量,“可按今年的势头,3000台应该不在话下。”

  学者们此前纷纷教导企业: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要收紧钱袋子。大朗毛织企业为何“背道而驰”、投下巨资购置新型器械?这道命题,颇被外界不解。

  事实上,从2008年9月金融危机扩散全球后,这个危机到底是V型反转,是U型还是L型,各方纷纷作出预测。大朗却鲜有这些口舌之争,取而代之的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产业革命,购置数控织机只是其中一环。

  值此金融危机两周年之际,本报通过对大朗产业革命700天的解读,旨在为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一个镜鉴。

  金融危机风向

  大朗镇委书记尹景辉曾在一个记者会上,诚恳邀请记者“换个角度”报道金融危机新闻,“一再报道多少企业倒闭意义已经不大,此刻更需要报道的是企业怎样抗击金融危机的信心和做法。”

  两年前尚未到大朗上任,覃春就被深圳市人事局的同事笑称要前往“暴风眼的中心地带”。事实上,随着合俊事件爆发,那个年末,整个东莞都笼罩在一股紧张的气氛中。

  已在大朗担任副镇长两年的覃春回忆说,一些企业当初对这场金融危机能持续多久、影响多大“心里没底”。让人真假难辨的“危机传闻”当时也在大行其道。

  以外贸、毛纺织业为主的大朗,在金融危机中自然不能独善其身。一旦有微量作坊、企业倒闭,大朗毛织业就会被扣上金融危机的帽子。

  当时一篇“羊毛衫挡不住金融寒流”报道描述,“第七届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参展人数及外商均急剧减少。文章以此推测,国际金融海啸正在向大朗发力。这种说法加重了人们对金融危机的担心、顾虑。

  讨论金融危机影响的言论,这个年末在大朗出现了消退迹象。

  覃春清楚记得,当时,大朗镇委书记尹景辉曾在一个记者会上,诚恳邀请记者“换一个角度”报道金融危机新闻,“一再报道多少企业倒闭意义已经不大,此刻更需要报道的是企业怎样抗击金融危机的信心和做法。”

  话音未落多久,新华社记者赴大朗采访时发现,一些毛织企业在2008年底接到的订单能排到次年夏秋之际,足以证明规模以上企业是具有竞争力的,随之报道“大朗毛织在金融海啸中逆势飘红”。

  几天后,尹景辉在《中国信息报》发表《正确分析形势,增强战胜当前经济困难的信心》的署名文章。文章除了提出直面挑战,奋起应对的增强信心言论之外,还提出要化危为机,顺势调整,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方法和策略。

  舆论风向开始渐渐扭转。在国内,关于金融危机中转危为机、化危为机的报道日渐增多。

  覃春回忆说,实际上,两年前大朗的真实情况并不像外界所说的那样,“企业不是死了一大片,像那些小作坊、没有竞争力的企业确实少了一批。”

  覃春多次陪同尹景辉到毛织企业调研。“尹景辉反复向企业强调的一点是,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和技术。”覃春说,金融危机可能让人们在短期内少买衣服,但这个产业市场还在,大朗优势还在。

  当然,对于大朗这个传统毛织业名镇,仅靠提振信心的话语或许是不够的。正因此,在舆论渐渐明晰转向之时,一场润物细无声式的大朗产业革命徐徐拉开。
 
  企业精打细算

  大朗很多毛织企业精打细算过:一台织机相当于8到10个工人,24小时还不停运转工作,产品质量更加稳定。企业家算得很清楚,把机器每分钟的产值和人力比较,长远着眼,买机器更划算。

  金融风暴被认为是加快毛纺织业洗牌的催化剂。薏莎实业有限公司,在今年初已易其主。

  今年年初,一家名为广昌隆的毛织企业抓住机遇,把薏莎买了下来。广昌隆于2000年在大朗成立,最初名叫广隆厂,在金融风暴中,老板还新建了一家名为广兄隆的毛织企业。收购薏莎后,三个公司组建成新的薏莎实业有限公司。薏莎必须破解“前任”留下的难题。

  薏莎实业有限公司何厂长告诉记者,如今,人工成本上涨成了发展的一个瓶颈。“不要小看人工成本,仅一个缝盘师傅的月薪就高达3000-5000元不等,况且这几年劳动力的薪酬呈上涨之势。”

  购置设备,用机器代替人,以此降低劳力成本,薏莎打出了第一张牌。

  何厂长说,目前他们已引进600台数控织机,预计到2011年将拥有数控织机1000台,“这一块的投资就要1.5亿元。”

  面对如此高的投入,何厂长认为“这笔投入稳赚不赔”。他说,引进数控织机后,仅织片这一道工序就节约80%的劳动力。“今年1-8月实现产值1.9亿元,同比增长110%。”

  覃春了解到,大朗很多毛织企业精打细算过:一台织机相当于8到10个工人,24小时可不停运转工作,产品质量也更加稳定。“企业家算得很清楚,把机器每分钟的产值和人力比较,长远着眼,买机器更划算。”

  “再不买机器,就跟不上这个潮流。”这是尹景辉常讲的一句话。数据显示,目前大朗毛织企业使用数控织机数已有6200多台,经计算可节省劳动力5万多人,年内企业计划购置数控织机3000多台,预计年底总量可达1万台。

  大量使用数控织机,意外助推了另一个制造业行业的发展。目前,有59家数控织机企业在大朗设立一级销售代理处,其中生产数控织机的企业就有9家。覃春说,“这是意外之喜。”

  盛星是大朗最早的数控织机生产企业。“其实,我们2007年决定在大朗设分厂的时候,只是抱着看一看、试一试的心态。”袁祖成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只是想在大朗办一个小厂,没想到只过两三年的时间,大朗分厂的年产量已占到他们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袁祖成看好大朗毛织产业的集群优势。“从大朗举办第一届织交会开始,我们每年都来参加,每年都千方百计争取展位。”

  扎根大朗后,盛星的运输成本、售后服务成本相应降低。“举例说,我们1个师傅能负责50台机器的售后服务,如果这50台机器分散在不同企业、甚至不同地方的话,成本就要高很多。在大朗,我们售后服务这一块的成本减少了80%。”袁祖成如是说。

  “精明,会算账,有魄力”,是袁祖成对当地政府的评价。

  原来,大朗企业每买一台价值10万元以上的数控织机,政府就补贴2000元,“这在其他地方是没有的。”袁祖成说,在如此利好政策的带动下,2008年盛星卖出400多台数控织机;2009年,这个数字翻了一番。他们原计划2010年实现1500台的销售量,但现实给了他们更大的惊喜。“在2009年织交会的时候,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的5月份。按照今年的势头,3000台应该不在话下。”

  放眼大朗,对于多数毛织企业来说,他们的产业革命正是由购置数控织机开始的。
  大朗品牌畅行全球

  11家毛织企业曾以“大朗毛织产业集群”的整体形象,亮相纽约举行的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彻底改变了过去单个企业参展的模式,“大朗毛织”统一推广之路由此开启。

  两年前的11月,覃春初到大朗任职的那一天,尹景辉向他递上自己的名片。

  “我看到名片上打着大朗字样的LOGO后,感到非常新奇。”覃春说,他后来才知道这张名片背后深意。

  “我们常说瑞士的钟表,意大利的皮革,法国的红酒。”覃春说,大朗人的希望是,外界一提到毛织,就想到大朗,“如果能达到这个水平就很了不起,这对我们产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一组最新数据显示,大朗拥有3000多家毛织企业,具有高水平的纺织制造水准。令大朗人骄傲的一个说法是:大朗生产的产品走向了世界每个角落,全球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拥有1件大朗毛衣。

  但在光鲜的背后,大朗毛织也存在隐忧:同东莞其他传统产业一样,以贴牌生产为主,缺乏自创的知名品牌。受此制约,大朗毛织曾经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企业缺乏话语权,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高兴之余,也有一点遗憾,就是没有自己的品牌。”大朗镇镇长谢锦波说,“创出自己的品牌是我们多少人共同的努力和愿望。”

  为此,便有了打响“大朗”这个区域品牌的做法。被业界称道的一个案例是:11家毛织企业此前以“大朗毛织产业集群”的整体形象,亮相在纽约举行的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彻底改变了过去单个企业参展的模式,“大朗毛织”统一推广之路由此开启。

  如今,“大朗LOGO”,这枚方形的中国印图标随处可见:在大朗镇的街头广告上、在各级干部的名片上、在各种场合的礼品袋上、在大小会议的资料袋上,更在大大小小的毛织厂里。

  实际上,这个图标不仅出现在大朗,也出现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朗毛织业转型升级,正在实现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谢锦波说。

  除了推广“大朗”这个区域品牌外,大朗同时鼓励企业自创品牌,对获得名牌名标的企业和产品,给予一次性30万元至100万元的奖励。在利好政策的带动下,很多企业尝试着做品牌。大朗颖祺实业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曾天仁告诉记者,以前是上门求别人,别人还不让进门,现在企业有名气了,欧美企业的老板纷纷找上门来,“前两天,我还接待了一个专程从美国赶来的大客商。”

  事实上,大朗“打名牌”战略从5年前已经开启,只不过这两年表现更为强劲。
  转型三点启示

  大朗是一个镇,尚未有力量把世界各地设计人才汇集到这里。大朗一系列举措,给传统行业产业升级带来了三点启示。

  与东莞多数行业一样,大朗毛织业同样面临缺少人才的短板。只不过,大朗招揽人才的方法有些与众不同。

  “让大批人才短时间内落户东莞,这不现实。”覃春说,大朗是一个镇,尚未有力量把世界各地设计人才汇集到这里,“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网络,通过举办设计大赛的方式实现这种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点开“大朗”网页,一个毛织网上设计大赛的栏目格外醒目。大朗网站每月点击量超过50万次,根据IP地址统计,一半以上的点击量并不是来自大朗本地,而是来自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朗如今每年设计超过20万款新型服饰,“很多企业现在可以通过网络把款式发给客户,以此提高附加值和议价能力。”覃春说。

  转型中的大朗毛织业,今年将面临全球羊毛价格上涨的冲击。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全球羊毛整体价格同比上涨40%,“而羊毛成品价格显然跟不上原料涨价速度。”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彭燕丽接受采访时说。

  可是,大朗毛织品生产企业利润反而大增。截至今年8月,大朗规模以上的毛织业工业利润同比增长85.7%。由此窥见,大朗毛织业已经有了“抗压性”。

  彭燕丽说,大朗近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人力成本,走品牌化、规模化之路,有利于企业走出原料依赖进口的窘境。

  大朗一系列的举措,为广东、东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哪些有益启示?近日,各方也就此展开调研,意在找出一条规律。本报记者从大朗方面了解到,该镇给传统行业产业升级带来了三点启示:

  首先是政府搭台,对购置数控织机的企业给予资金补贴,搭建了研发设计、质量检测、人才培养、信息咨询、展销物流、融资服务等六大公共服务平台。

  其次,主动调整职业教育的办学思路,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培训”,推动产业工人素质的“转型升级”,推进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销售,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节省了大量劳动力。

  最后是优化城市平台,推动集聚发展,形成了8.9平方公里的毛织商贸区、5条毛织专业街,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完善的配套,有效地扶持中小企业做强做优,使指头变拳头,形成了强有力的集群竞争力。

  在金融危机中静心进行产业调整的大朗毛纺织业,这些体会和经验值得东莞传统行业镜鉴。

稿件来源:东莞日报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新春调研,深度谋划大朗毛织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2023-02-09] 
·一根毛线,加“数”触“电” 大朗毛织通过转型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2022-10-13] 
·锚定世界级,大朗毛织勇于走出“舒适区”[2022-07-01] 
·倾听当下心声,深度谋划未来:大朗镇调研毛织产业发展现状[2022-03-30] 
·大朗毛织:防疫生产两不误,统筹发展不负春[2022-03-24] 
·毛织大镇重启全球贸易连线[2022-03-11] 
相关出处  
·人民币升值年底逼近3%红线 出口纺服企业最受伤[2010-09-21] 
·供需失衡导致棉价上涨 后市或呈偏弱走势[2010-08-12] 
·叶彬郎:进口采购经济值得关注[2010-08-09] 
·棉花涨价 下半年东莞服装或爆发涨价潮[2010-07-26] 
·珠三角调查:棉价涨幅近50%产业链传导式涨价 小型服装厂陷入倒闭歇业困局[2010-07-26] 
·棉价涨 服装企业弃低端向中高端进军[2010-07-14] 
 
·纺织品HS代码
·输欧盟纺配类别对照表
·输美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输欧盟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配.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织品首.
·06纺配招标公告公布 樊敏.
· 眼光放在本土上——奥特莱斯.
·商务部关于07年度输欧(美)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