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从父亲手中接过董事长位子的邹立涵,时不时会同父亲拍着桌子大吵一架。“父亲喜欢买设备盖厂房,我更偏向于保证流动资金的充裕,但父亲听不进不同意见。”这位1982年出生的女孩子说,“真正掌权的还是父亲!”
在中国跨入改革开放后的第二个30年之际,身为一家纺织企业董事长的邹立涵同成千上万民营企业二代一样,怀揣着复杂的心情考虑如何从父辈手中拿过接力棒。
然而,让这些未来可能主宰中国经济的民营企业二代们最困扰的是,多重“代际冲突”,正使这条交接班之路显得格外艰难。
多个机构的研究表明,中国民营企业将在未来5到10年间迎来密集的“大换班”时期。
民营经济发育最早的浙江省面临的状况在中国最具代表性。据浙商研究会调查,目前全省超过八成的家族企业面临接班问题。
年近70岁的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说:“第一代创业者中多数处于55岁到65岁的年龄段,他们的身心状况、知识结构、思想观念与市场把握能力显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在方太集团所在的宁波市,民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0%。不少企业主们正接近或迈入老年。但二代们的表现并不让父辈们感到如其所愿的那样乐观。
宁波市一位66岁的民营企业董事长,仍在一线工作。“儿子在外地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很出色,女儿在美国定居,两人都不愿意接班。”
北京一家研究机构对民营企业二代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受访者中不足两成表示愿意接班,到家族企业中工作。
浙江省嵊州市工商联史萍说,民营企业二代由于兴趣爱好不在父辈事业中而不想接班是部分民营企业“接班不畅”的主要原因。有的二代想接班,但由于学历、专业等原因接不了。还有的二代尚未给自己明确的定位,没有做好接班的准备。
研究人员注意到,接班过程中“父亲仍为董事长,儿女从总经理”做起这一模式比较普遍。然而二代们却认为父辈不愿意放权,依然操控着重大事项决定权,自己就是个“杂工”。
“这种情况下,父辈表面上放权,却时常干预孩子的日常经营决策,久而久之甚至会出现‘架空’总经理的现象。”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家族企业研究所所长陈凌说。
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家族企业中许多“一代”创业团队是由亲戚组成的,因此同“接班”时代一起来临的还有大量的家族矛盾和冲突。
“这中间有着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许多年轻人接任后,会发现调度亲戚尤其是长辈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陈凌说。
“偏心”的父母、争夺接班人岗位的兄弟、相互嫉妒或竞争的不同家族分支……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家族企业换代的悲喜剧可能在未来5到10年内大量上演。
这让人联想到,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曾研究指出,约七成家族企业无法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
在中国,人们常讲到的“富不过三代”,也间接反映出家族财富在代际传承中丧失的普遍现实。
让中国民营企业欣慰的是,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大型企业、商会正在牵头成立各种组织,帮助他们度过接班期。
方太集团原董事长茅理翔四年前就创办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家业长青”学院,通过授课、沙龙、俱乐部等形式为企业提供系统的交接班解决方案。
一些学者甚至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培训一支职业经理人队伍,以解决无法完成交接班企业的持续发展问题。
陈凌认为,与父辈创业时十足的“江湖气”相比,二代民营企业家更多表现出现代知识型色彩,有更高的文化水平、更广阔的视野,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更强。
“从这一点看,面对生死存亡的大考,中国民营企业如果挺过交接班的艰难期,将会迎来新生与更多的机遇。”陈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