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一低”大致勾勒了9月中国外贸走向。
海关总署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当月我国进出口值2731亿美元,同比增长24.7%,刷新今年7月份创下的2622.9亿美元的纪录,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1449.9亿美元,同比增长25.1%;进口1281.1亿美元,同比增长24.1%。
进口环比增长7.4%,也创下历史新高。但当月贸易顺差为168.8亿美元,较上月环比减少15.7%,降至5月份以来的最低点。出口是否已至“拐点”?业内观点不一。
昨天一并公布的三季度外贸数据显示,出口和进口分别实现了34.0%和42.4%的增速。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中国目前总体外贸情况还不错。但是也逐渐印证了“拐点来临”的担忧:即如果没有其他利好消息,那么从三季度末一直到明年一季度,出口将呈现明显放缓趋势。
花旗集团最新报告指出,在全球经济增长放慢及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情况下,内地出口或进一步放缓。
报告指出,一些发达经济体持续的货币宽松政策显示其复苏缺乏提供足够就业职位的能力,限制了全球需求增长,因此,中国的出口增长可能会在今年底前回调到10%至15%。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报告预计,由于未来世界经济延续弱势复苏,各国货币竞争性贬值初现端倪,预计进出口增速将趋稳。
对于“拐点”的担忧只是代表了一方面的观点。
“9月份出口增速下降幅度较大与去年基数有关。从出口金额上看,5月份至9月份单月出口依然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9月当月出口额为今年次高。中国出口并未出现‘拐点’。”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健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说,当前世界经济正在下滑,世界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正在减少,这是导致9月份出口下降的重要因素。
但9月出口增速25.1%这一数据本身,在经济危机期间已经是一个相当好的增长率。
“当前的外贸走势已经明显好于金融危机发生前的水平。”李健说。
无论如何,货币战担忧,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一些国家近期竞相压低本国汇率,张燕生表示,此举是施压中国为全球经济调整埋单,形势逼迫监管层思考更多应对措施。
截至目前,日本、韩国与巴西等主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均已采取单边外汇市场干预措施,以限制本币快速升值压力的集聚。
张燕生对记者指出,目前问题的核心是,全球各国都明白,如果谁让本国货币升值,谁就会来承担全球复苏及经济调整的成本。美欧是经济危机的重灾区,今年上半年的欧债务危机曾让欧元对美元持续贬值,促进了欧盟当时出口的强势,当时美欧也曾为此有过争端。
“事实上,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从经济学上讲,让中国人埋单毫无道理。”张燕生说。
“中国未来几个月以及明年的出口增速将会下降,但是,只要发达国家经济不是‘二次探底’,依然有一定的需求,中国出口规模依然会保持稳定增长。”李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