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业对棉花市场的忧虑似乎加剧了,棉花价格有史以来第二次冲破1美元每磅的大关。
一系列最近发生的不利因素将棉花市场中的忧虑情绪上升到新的级别。全球第四大棉花种植国巴基斯坦发生重大洪涝灾害,棉花产量锐减;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进口国――中国则在今年的棉花收成上受到了雨水威胁;而印度――全球第二大棉花种植国,今年来颁布实行的棉花出口禁令至今仍未有“解冻”迹象;至于全球最大棉花出口国――美国,棉花价格从今年8月份以来上涨了近30%,并自美国内战以来第二次冲破1美元每磅的大关。
“这是一轮涨势难挡的牛市”。受困于供需失衡,以及在失衡后的炒家进场,2009年中期以来的棉花价格大幅上涨,延续了一年多时间,已轻松超越原油、铜等工业大宗商品的涨势。
现在,在新一波天灾人为的共同作用下,这波涨势正考验着服装从业人员的承受能力,而服装业内对棉花价格的恐惧也与日俱增。
来自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全球棉花库存与消耗量的比率已降至15年来最低水平,显然,短期内迅速提升棉花供给,充实库存已不太现实,那么,在此情况下,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进一步投放国家储备棉,以维护市场的稳定,这被认为是抑制投机、稳定棉价的最直接手段。然而,储备棉的有限,不可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事实上,从2010年开始,与国家大幅度抛售储备棉同时进行的,还有棉价的持续上涨。
进一步开放进口市场,是国内纺织企业近些年持续不断的呼声。但这个政策的风险在于,大量棉花进口将冲击国内棉花种植业,并对中国棉花产业形成威胁,未来,受海外进口冲击,中国棉花种植面积缩小后,中国服装企业将可能更加依赖海外进口,并丧失部分议价权。实际上,目前的棉花“困境”是全球范围内的问题,不止中国缺棉花,世界都缺,短期迅速提高进口也不大现实。
或许更为有效的操作手段,是顺应眼下发展势头,并借用这波原料困境,开启近些年来国内纺织服装业倡导的整体升级。
根据以往经验,每当外部环境压力出现,相继而来的往往是内部的变革。在纺织服装业提倡整体升级的眼下,主要原材料――棉花的价格高位也将为国内服装业提档升级提供契机。
它将有助于市场的整合,拉高门槛淘汰业内的所谓落后产能,集中度的提升又将使得剩下来的企业获得更多资源,从而增加设计、研发等高附加值工作的投入。
就像日本制造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困人力成本上涨、原材料提升时,将精细生产推上台面一样,中国服装业也将有可能因为外部环境的“恶劣”,在整体上对“制造”升级。
在这一过程中,行业需要政府正确有效的引导,为服装技术、研发等方面升级提供金融、税率等方面的支持,而企业间的竞争也将从“廉价”竞争向高技术工艺、设计实力等方面演进。
棉花价格高位不应被狭隘地看成一个片面的、负面的、单个的产业问题,应从整个产业链条来看,棉花与下游服装零售终端紧密相连,自棉花领域的变革将有可能点燃整体升级的大火。国内零售服装糟糕的“成色”、眼下被普遍抱怨存在质量缺陷的现状也将有可能因上游的“变化”而得到改善,并最终为“中国制造”正名。
目前,棉花价格正处于近些年来的历史高位,随着秋冬服装销售季节的到来,棉花价格将有可能继续创造纪录。然而,积极点看,成本的上涨将使中国服装制造商在其他方面寻求利润回报,这将有助于产业整体向高附加值领域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