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服务员招聘广告一贴出来,两天内就招到9名员工,而工厂招工时,一个多月过去了也招不到这个数。”同时经营酒店和羽绒服制造的广州文华羽绒制品有限公司(下称“文华羽绒”)副总经理林夏南现在一提到招工这个事,就有些无奈。
每年7~9月,是中国制造企业出口高峰期,现在已过了出口订单生产的忙碌期,但许多工厂依然处于严重缺工的状态。林夏南表示,文华羽绒高峰时曾有约3000名工人,但目前只剩下1000多名。金融危机时,因订单生产不饱和,一些工人嫌工资低纷纷辞职转向其他行业。如今国外订单持续回暖,工资也有明显提高,但制衣企业依然很难招到工人,很多订单都不敢接。
广东明朗生活用品制造厂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朗也表示,目前该企业出口订单增长超过40%,加上正在着手拓展内销市场,工人缺口在一半左右,现正与重庆、广西等地多所技术学校签协议,等明年7月大、中专学生毕业后,用工紧张问题有望得到缓解。他很后悔,前几个月,珠三角地区的许多工厂到广州及其周边城市的技术学校抢毕业生时,他慢了一步。
今年来,服装、鞋子以及家居产品等的出口订单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国内消费也持续增长,但用工缺乏的问题难以缓解,对此,一些业内人士分析,现在正处于新旧两代农民工交替时期,在新一代农民工中有不少是独生子女,在敬业精神和生产效率等方面不如上辈,而且很多年轻人不喜欢工厂枯燥的生活,纷纷转向服务业,这些都是造成缺工的原因。
因缺工严重,不少制造企业只能上调工资留住熟练工人。据本报记者调查,今年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普遍将工资上调20%~30%,一些企业甚至上调了50%左右。珠三角地区目前熟练普通工人的月薪约为2000元,技术工人在3000元左右。
林夏南谈到,缺工和工人工资上涨对出口代工企业冲击特别大,因此在调整经营策略。现在,林夏南到广交会上参展,从之前对订单来者不拒变成了精挑细选外国品牌商和百货公司客户,坚决不接中间商的订单,而且逐渐退出沃尔玛这类大批量采购客户的生产体系。
“一旦延误生产时间,就要从海运改成空运,不仅是一点利润都没有,甚至有可能把衣服的生产成本都搭进去,”林夏南说,“沃尔玛等采购客户的订单量虽然大,但将价格压得很低,附加条款也较苛刻,这类订单不大适合我们当下的生产情况。因招工难度加大,我们不会扩大生产规模,而是越来越精耕细作,通过不断提升生产水平转向Juicy Couture、Max Mara等国际中高端品牌,这些品牌服装订单给代工企业的利润相对较高。”
为了掌握定价权来消化上涨的劳动力成本,文华羽绒还开始打造内销自主品牌。林夏南称,目前自主品牌占公司总销售额还不足10%,未来两年将提高到30%左右。
因缺工劳动力成本上涨,陈朗也在加快转型升级。他为了产品的商标设计三番四次修改,希望通过从产品到商标整体的时尚设计在广交会上抓住客户的眼球,从代工逐渐到自主品牌出口,同时也在拓展国内品牌市场。
不仅是珠三角地区目前严重缺工,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的情况也不乐观。经营环境的变化,推动着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的调整。青岛金田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迟冰梅表示,山东工厂的工人主要来自当地,相对稳定,缺工情况比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稍好些,但仍然受到了一些影响。今年以来,不少从韩国转移到山东的玩具、纺织品企业纷纷关闭,与缺工及劳动力成本上涨有很大关系。
“今年以来,我们的工人工资上涨了30%~50%,比起汇率,受劳动力成本影响更大,目前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劳动力成本比我们要便宜,而且工人也充足,生产配套在未来几年也会跟上来,我们有些客户表示准备将一些订单转移到那边生产。现在,我们只能朝高附加值、设计好的产品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