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3时许,黄达雷闲来无事,移动着鼠标浏览网页。每年义博会过后,他的国外客户会相对增加。但是,今年这种“展会效应”没有在他的商铺里体现。
他来自温州。和大多数在义乌做生意的老板一样,他拥有“前店后厂”,既是义乌宾王市场床上用品精品区的商户,又是一家名为“佰嘉丽”的纺织品公司总经理。
在黄达雷眼中,义博会效应没能显现,与其产品价格上涨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有较大关系。谈到这些,他脸上透露出几许无奈。
一床被子涨了5元 绗缝产业成本高企
温州人黄达雷10多岁就“出道”了,至今,他已在绗缝(主要是床上用品)行业中摸爬滚打了10多年。对于行业的相关信息,他颇为了解。而说到目前绗缝产业面临的困境,他首先谈及的便是高企的成本。
黄达雷托起一床挂在墙上用以展示的被子,说道:“两个月前,它的外贸批发价是每床70元,现在是75元,涨幅超过7%。”
事实上,不止是这种款式的被子,在这段时间,黄达雷店里几乎所有的被子,价格都有5元/床的上涨。别看只是小小的7%,对于注重产品价格的外商来说,这已是很大幅度的提高。
黄达雷认为,被子的涨价源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他不用百度,张口就说出了原料价格的上涨情况:“被子里边化纤棉原料价格6月份是约8500元/吨,现在涨到了约11500元,而用来做被套的布料,最近一个多月时间里,价格也有超过20%的涨幅。”
眼下,为支持节能减排,不少原料生产厂家依然面临限电限产的尴尬。原料供应量依然没有增加的趋势,这让黄达雷担心,未来被子的价格可能会继续上涨。而他的一些老客户,或许会转而去越南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去进货。今年义博会效应没能出现,会不会是市场的一个提示呢?
美元贬值货款实际少收 同业竞争更稀释客户源
对于整体科技含量不高的绗缝业来说,价格是吸引客户的重要因素。然而,现在这个行业面临的问题不止是价格优势的渐失,还有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存在的汇率风险。
黄达雷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有一批货,他和外商在签合同时约定的总价是10万美金,当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1∶6.8,然而,到了付款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成了1∶6.6,这就意味着,他每收一美金货款就得亏0.2元,10万美金就亏2万元人民币。绗缝行业利润率本来就不高,再亏去2万元,他们赚得就更少了。而如果要求外商补足这部分汇率损失,外商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愿意的。
记者了解到,上述两大因素已成为绗缝行业整体面临的难题。而对于义乌的绗缝商户来说,同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也考验着他们的生存能力。
同样在义乌宾王市场床上用品精品区做生意的陈修村,也来自温州。46岁的他,已做了二十来年的绗缝生意。他几乎见证了义乌从马路市场发展到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的全过程。
“原来,宾王市场只有大概300多家床上用品经营户,现在另有两个区也开辟了床上用品区,到现在,整个市场里,经营户已有1000多家了。”他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也让他们的生意越来越难做。
三四年前是行业黄金期 劝创业者暂勿入绗缝业
老陈依然记得那个黄金年代。那是在2005~2007年,这段时间,在义乌做绗缝的经营户不算多,绗缝在全球的需求量及其利润率也十分可观。金融危机之后,一切似乎在慢慢变糟。“任何一门生意,都有它的周期性,我们这个行业显然已经进入了调整期。”他说。
对于现在的年轻创业者,老陈有自己的一番看法。“当年,我们生长于计划经济时代,受的教育、经历的事情和现在不一样,所以,当时我们做生意,讲求稳扎稳打,现在的生意场,投机的人多了。这有好有坏。但有句话是肯定对的:创业,最主要的是抓住时机。”老陈劝说,很显然,若是有人打算趁现在进入绗缝业,那他不能算是抓住了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