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化学品出口欧盟即将面临最“坚硬”的贸易壁垒。根据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REACH)法规,截至11月底,年出口1000吨以上的大宗品种如果还未正式注册,进入欧盟市场将受到限制。
REACH法规涉及到约3万多种化学品和300万-500万种化工下游的纺织、轻工等行业的物品。目前我国正式通过注册的品种很少,这意味着几百种大吨位的化工品出口欧盟将受重创。有迹象显示,美国等其他国家正在效仿欧盟,如果这种游戏规则风行全球,我国企业将被逼入“绝境”。
专家称,欧盟是中国化学品第三大出口市场。我国企业要通过注册就必须向欧盟企业购买昂贵的实验数据,企业难以承担;如不能正式通过注册,未来要进入欧盟市场就只能贴他国已注册品牌,让他国企业赚取超额利润,那样我国不仅容纳了生产环节的污染,甚至还要高价进口这些贴牌商品。
以染料行业为例,我国是染料第一大国,2009年产量中的40%用于出口。中国染料工业协会人士透露,到目前为止,行业还没有一个品种正式注册成功。目前正在计划注册的一个品种也遇到注册费难题,报价1300万元,每家企业需要分摊100万元费用,而一家染料企业的一个车间就生产50-60个品种,如此昂贵的注册费用对于利润微薄的染料行业没有任何吸引力。
昂贵的注册费用不仅存在于化学品行业,农药、医药等行业遇到的要求更加苛刻,这还只是我国企业面临的贸易壁垒的“冰山一角”。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一直对中国制造步步紧逼。
留给我国化学品行业的时间并不多。从短期看,即使我国企业暂时摒弃相互间的利益矛盾,站在同一立场,以拒绝出口为筹码,联合起来与数据提供企业进行谈判,努力降低购买数据的成本,结果也不容乐观。掌握数据定价权的欧盟企业不会理睬我国企业的这种要求,因为中国产能庞大,必须依赖出口。
出现目前这种完全被动的局面,我国企业自身负有一定的责任。以染料行业为例,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还不到1%,仅为欧盟同行的五分之一。
欧盟企业同样受到REACH法规的约束,他们在推出一个产品前都积累了完备的数据。质检总局的一位专家表示,没有数据就没有市场,这是未来全球的一个趋势。政府有关机构很早就向企业强调数据的重要性,可是我国一些企业为节约成本,不愿花钱检测、积累数据。如果企业能够未雨绸缪,目前跟欧盟企业讨价还价没有任何余地的情况不会出现。
欧盟敢于抛出如此“坚硬”的贸易壁垒,是因为技术领先。我国的实验室由于水平落后,检测的数据在欧盟不被认可,这导致企业在我国实验室进行检测的积极性不高,相反,欧盟实验室的数据在我国却能够得到认可。
从根本原因看,企业目前的困境源于我国出口结构或中国制造的缺陷。尽管中国制造的产能很大,但主要是低附加值产品、缺乏技术含量和品牌溢价,为出口更多产品,企业之间常相互压价。一旦遭遇全球经济低谷,很容易沦为贸易保护主义的牺牲品。
面对严峻的贸易形势,我国化学品行业不得不作出方向性选择:维持现状、被强制廉价代工还是摆脱粗放式的发展道路、适应国际游戏规则?中国制造本身,也的确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