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淘宝网最近发布 《2009-2010年度中国网购热门城市报告》。该报告显示,上海网民每年的网购消费金额已突破170亿元,成交超过5800万人次。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上海人的网购次数达3次,购物金额超过900元,上海同时还是卖家和买家数量最多的城市。
网购的火爆,更让 “亲”、“秒杀”、“团购”这些网络消费新用词,正越来越被人熟悉、接纳,甚至成为一种时尚消费的符号。
买卖在一句句“亲”中完成
“亲,最近有个新货要不要看”、“亲,这个价格不能再优惠了”……看到丈夫顾先生在电脑前与网络卖家交谈,不太网购的李小姐顿生怀疑:“什么人管你叫‘亲’?”顾先生很坦然地说:网络上,卖家就是喜欢这样称呼买家的,有些买家也会用“亲”来称呼卖家,交易往往就在这一句句“亲”中完成。
在淘宝网钻石VIP买家马小姐看来,“亲”之所以会流行,恰恰反映了网购交易的一大优点:社区型交易,更强调情感交流。
白领陆小姐最近“秒杀”了好几款新装:9.9元的短裙,市场价为199元;20元的围巾,市场价在100元以上。陆小姐说,自己秒杀的产品还不是最热门的,那些原价上千上万、但“秒杀”价只要几十元的商品,才是资深“秒杀”客的对象。
白领徐先生的爱好则是网络“团购”。从筹备婚礼开始,小到结婚喜糖,大到酒店婚宴,他都参加了网络“团购”,省下了数千元钱。
“秒杀”和“团购”都是网购中的新生事物。“秒杀”多是亏本赚吆喝的营销手段,“团购”或许还能实现薄利多销,与传统商业中也有“超低价”、“组团价”类似。
网上买“大件”者越来越多
不仅是服装和小商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买“大件”了。
在某家电卖场工作的王小姐家里新近添了一台46英寸的平板电视和一台空调。可让朋友不解的是,这两样“大件”不是王小姐从自己工作的卖场里买的,而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网购的。记者查询了一下王小姐买的“大件”价格,发现电视机和空调的网购价都比市场价便宜1000元以上,送货、安装等服务的时限则与线下实体店铺一致。
业内人士指出,在电子商务中,原本最热门的产品为服饰、食品、小家电等价格不高的“小件”。但如今,“大件”商品日渐走俏,数千元的订单已屡见不鲜。
传统零售业在纠结中革新
淘宝网、壹号店、京东商城、新蛋网等著名B2C、C2C电子商务企业的迅速崛起,让传统商贸流通企业的老总再也按捺不住了,一位上海国有商业企业的老总酸溜溜地说道:“我女儿很少到我的门店来买东西,只看到她整天坐在电脑前,今天收一个快递,明天收一个快递。”
“纠结”之余,传统商贸流通业开始积极触网,农工商超市集团有关人士介绍说,去年12月19日上线的农工商超市集团“便利通网”,商品销售额目前每月的递增幅度都在25%-30%,令人可喜的是,“触网”为他们赢得了新的消费群体,从客户注册资料分析来看,网店会员以“80后”、“90后”居多。
不仅仅是传统零售业,密切相连的快递业也在网购中面临革新。“大新华捷运”负责电子商务板块的陈先生向记者介绍说,过去,快递行业恶打价格战,服务质量饱受舆论诟病。如今,随着网购商品的多样化、细分化以及形形色色的甲方需求,倒逼快递企业在管理、风险控制以及信息化等领域再上一个台阶。
市商委有关人士日前表示,“十二五”期间,网络购物的比重将大幅度增加,到2015年,电子商务总交易额将达到8000亿元,网络购物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达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