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文已发表于11月5日出版的《中国服饰报》
中国第一纺织网总编辑、高级分析师汪前进(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上半年度棉花减产成为推动市场上升的主流因素;下半年度强劲的消费则成为棉价上涨的新动力。
大幅上涨成为近两年来国内外棉价的主基调。其原因包含以下方面:
一是全球棉花产量持续下降,消费需求的恢复超出预期。棉花在全球都属于一个被低估的产品,相对于小麦、玉米、大豆的收益率都是比较低的,致使整全球棉花种植面积大幅下降,产量也出现大幅下降,再加上天气的不利,更是雪上加霜。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刺激全球棉花消费市场恢复的速度远远超出市场预期。在上述这两个方面的影响下,棉花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USDA数据显示,2009年-2010年,全球的棉花消费量超过产量15个百分点。
中国第一纺织网总编辑、高级分析师汪前进(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二是下游纱厂出现历史难见“艳阳”行情。今年3月开始,纱厂利润开始大幅飙升,而部分纺企由于在年初低价时囤积大量库存,利润大幅增加。6月纱厂理论利润达到4600元/吨的超高利润,利润率达到19%以上。随后稍有回落,但纺织企业理论利润仍达到3000元/吨左右。纱线价格坚挺保障了纺织厂高位购进原料仍有赢利空间。
三是库存过低成棉价上涨导火索。截至今年8月末,库存在200吨以下的企业占58%;200~1000吨的企业占22%;1000~2000吨的企业占10%;库存在2000~3000吨的企业占6%;还有4%的企业库存在3000吨。虽然棉花整体库存的数量较多,不过每个厂家的实际库存却并不乐观,200吨以下的企业占据多半,库存在1000吨以下的企业则占据八成。
四是外棉与国棉形成相互推高格局。中国棉花长期供不应求,有25%~30%用进口来补充。去年国内棉花产量是640万吨,而消费量在1000万吨以上,缺口只有靠进口来弥补。所以国际棉花价格对中国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而国内进口需求变化,又会对国际棉价产生巨大影响。近期,外棉对中国主港报价普遍都在120美分左右,折合国内提货价已经接近2.2万元。
五是中国纺织业的恢复性增长,给棉花市场带来坚实支撑。数据显示,1至8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增长23.75%,已经完全恢复至危机之前的水平;而纺织工业生产也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纱、布、服装产量增速均达到近些年最高水平。
虽然有资金的推波助澜,2009~2010年度棉花市场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炒作迹象,供求规律仍主导着市场。今年上半年度棉花减产成为推动市场上升的主流因素,并推动棉价大幅上涨;下半年度强劲的消费则成为棉价上涨的新动力。当前棉花价格是正常供求关系的反映,市场牛市格局不容置疑,新一年度棉花产出偏紧的格局很难得到彻底改观。
可以初步判断,“低棉价时代”将一去不复返,棉花市场的“高棉价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