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知道,棉花的价格变动如何一步步传导到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但还有一个难题悬而未决—我们清楚地记得,高宝运的种植成本只是从每亩700元上升到900元,为什么反映到棉花售价上,却足足上涨了83.8%?
这还不光是高宝运的问题。中国棉花收购价达到历史高点时,美国期货棉花价格也触及1870年以来的最高点。
这也不光是棉花的问题。中国棉花价格是在绿豆,大蒜,大豆等农产品价格相继上涨后决定一显身手的,在棉花之后持续上涨的是苹果的收购价格;而国际市场上棉花大涨之前,上涨的主要是大豆,橡胶这些原材料。
最常见的理由是供小于求,所以涨价。但问题在于为什么所有的原材料都有那么大的需求呢?
一个很不幸的消息是,这些需求是假象,造成全球农产品以及其他原材料价格上涨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全球都在通行的货币政策。
是的,罪魁祸首就是它。全球主要国家的央行都选择了在经济危机后刺激经济。他们用了一样的手法去刺激经济—投入更多的货币,以及把利率降低。
换言之,高宝运碰到的棉价暴涨并非一个成本上升能够解决的,它从本质上是个金融政策问题。
从原理上说,利率是这样的一个东西:消费与储蓄或投资的比例由人们的投资偏好决定,人们越不喜欢现在,他们的时间偏好越低,纯利率就越低(纯利率由社会中所有个人的时间偏好决定),这时投资的意愿就越高。
全世界都出现了低利率,资本为了维持较高的收益水平,就会更热衷于投资“周期更长的商品”。恰好,棉花就属于周期非常长的大宗商品,它的周期通常有18个月。
农产品普遍的生产和消费周期都比较长,因此资本会倾向于进入这块领地;更多的资本加入,自然就会推高价格。至于在农产品里面为什么挑绿豆而不是红豆,那纯粹就是先进入的游资喜好引发的雪崩而已。
所以,现在需要警惕的事情并不是下一个涨价的农产品是谁,而是各国政府普遍的低利率还要让我们付出多大代价—衣服涨价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