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风:为大众的实际需求服务是本土服装设计师和品牌最终的路径
中国的服装设计作品发布会没有必要去和国际比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什么没有可比性。因为服装是一个文化现象,它不能用一个尺度,一个标准来衡量。也因为文化、艺术是多元化的,有的人觉得很好,感觉很震撼的服装作品,在有的人眼里却很土,有的服装设计得很“邋遢”,在前卫的年轻人眼里却很潮、很受欢迎。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所属时代特定的审美和穿着诉求,但是并不能说,衡量服装作品的好坏没有尺度和标准。
如果说把刚刚结束的本届时装周所有的发布会服装作品全部市场化,我认为它们在市场中应该是中高档水平,因为设计师们也是围绕、根据这样一个尺度来做的。有的时尚专业评论员认为有的品牌发布作品有所退步。我觉得这个说法并不是一点根据也没有,但也不全面。之所以说有一定的道理,就是说现在中国的市场比较大,中国的市场潜力空间还有,不像国外,已经到了饱和程度了,非常规则化,而中国的很多服装设计师在市场的定位还有些模糊。
他们中间有的是有一定意义上的市场,有的是受聘于有名气的品牌企业。但是在这样一个立足中国、放眼国际,并且把北京作为一个时尚之都的平台上,他们有时候内心也会有点纠结,设计的过程中也会有点“叫劲儿”,面对鲜花与掌声也会有点茫然。这些都可以理解。
我觉得中国的品牌发展或者说起步比较晚,我们在借鉴西方品牌发展的同时,应该扎根于我们自己本土。因为起步比较晚,我们可能走的路子和西方的品牌发展路子不太一样。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但是,也可以避免他们走过的弯路。我个人觉得我们的品牌发展应该走文化、民族的路径。
所谓的文化,也就是说立足于我们本民族的文化,包括它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在这个基础上,同时借鉴国外一些品牌的成功经验。另外,最关键的是品牌的发展要面对我们的内需,本土的、大众的需求。在本土品牌做好了,有一定知名度了,慢慢地再走向国际,或者是再面向国际市场。但首先要把民族的、大众的市场做好。
所以需要设计师们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去经营中国的本土服装市场,面对大众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服务,这才是本土服装设计师和品牌最终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