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美国劳工部发布了11月就业数据,结果令人沮丧:当月新增雇佣3.9万人,远远低于16万人的市场预期,和10月新增17.2万人的数字相比,是很大的倒退。由于大量新增劳动力涌入市场,美国的失业率在9.6%的高位维持一段时期后再攀新高,达到9.8%。就业市场的不给力给美国经济的复苏前景再度蒙上了阴影。
无就业增长令人困惑
如果加上因就业无望而被迫退出就业市场的人员,美国的实际失业率不低于15%
近来,人们对美国经济表现久违的乐观情绪,一系列正面数据相继被披露,包括消费者信心上涨,零售业销售走强,住房销售增加,建筑开支连续两个月增长,企业利润率创60年新高以及汽车业出现复苏势头等等。这些利好消息令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自今年6月呈现的增长减速态势正进入一个新的拐点,就业市场的回弹不会太久。然而,新发布的就业数据显然给这种刚刚升温的乐观情绪浇了一盆冷水。由于与预期差别太大,一些分析人士难以接受这一数据,认为可能存在统计失误。但更多经济学家在意外、沮丧之余不得不承认,美国经济呈现的无就业增长这一令人困惑的现象至今没有改变,美国就业市场要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天的美国人正面临其所经历过的最严峻的就业形势。2007年12月经济陷入衰退前,美国失业率在5%以下,几乎被视为全员就业。3年来,美国失业人数翻了一番,失业大军达1500万,其中630万为失业时间超过6个月的长期失业人口,年轻人的失业比例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高水平。如果加上因就业无望而被迫退出就业市场的人员,美国的实际失业率不低于15%。尽管本轮经济衰退已经结束,但许多美国人仍感受着衰退之痛:几乎每个人都有朋友或家人处于失业中。对许多失业人员来说,找到工作的希望仍然很渺茫。
结构性变化是问题症结
过去几十年里,三大因素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结构性变化,而经济政策却未能进行及时调整
美国经济无就业增长的症结何在?如何化解这一难题?这是美国政界、学界关注的焦点。就在美国劳工部公布新就业数据的当天,布鲁金斯学会和美国进步中心两大智库联合推出《美国就业的未来》报告。该报告认为,美国高失业率背后的深层原因是过去几十年里劳动力市场积累的结构性问题,经济衰退只是导致了问题的集中爆发。在过去几十年里,三大因素给美国劳动力市场带来了结构性变化,而美国的经济政策却未能进行及时调整。
一是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就业机会的两极分化,也就是就业增长主要集中在那些需要低技能和高技能的部门,而处于两者之间的中等技能的管理、生产、操作等工作则因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所需工人数量大为减少。
二是经济全球化改写了世界经济。生产、贸易、服务业等,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以更加廉价的成本获得。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几十年前和全球经济联系并不密切的国家,如今在全球制造业、服务业和原材料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该报告强调,经济全球化的威胁并不是发展中国家抢走了美国工人的“饭碗”,而是美国工人所拥有的技能在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力大幅降低。
三是美国工人接受高等教育程度增长缓慢。随着技术进步,雇主对工人的技能要求也水涨船高。1970年,20%的25—34岁的美国成年男子拥有本科文凭,到2008年,这一数据仅上升到26%。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人拥有本科文凭的比例全球第一,进入21世纪,这种优势几尽消失。该报告认为,美国虽然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但美国的初等教育却十分糟糕,没有为美国高校输送大量合格的大学生。在美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供需不匹配”现象,即一方面有大量失业人口,一方面又有大量工作岗位找不到拥有合适技能的工人。
根本性改善需新思路
要从根本上提高美国工人的竞争力,必须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重新规划美国的经济政策
《美国就业的未来》报告认为,改善美国的就业状况,确保美国工人的竞争力,美国政府需要新思路、新方法,必须兼顾近期目标和长期战略。延长失业救济金的发放时间、税收优惠、甚至推出新的刺激措施,都可能有一定短期效果,但要从根本上提高美国工人的竞争力,必须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重新规划美国的经济政策。如修改形成于一个世纪前的公司税法,鼓励美国企业将就业岗位留在美国。削减美国的财政赤字,使政府有财力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教育,提高美国工人的技能水平,加大对失业人员的就业再培训等,消除就业市场的“供需不匹配”现象。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挑战,注定了美国就业市场的复苏比经济复苏要滞后许多。布鲁金斯学会此前一份关于就业的分析报告显示,即使按美国经济每月创造20.8万个就业岗位来计算,美国就业市场也仍需要11.5年才能恢复至经济衰退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