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11月份创纪录的进出口增长值,有人欢喜有人愁。虚假“繁荣”还是需求旺盛?
17日,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在第六届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高级研讨会上说,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有望突破2.9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近日,海关统计显示,1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值2837.6亿美元,同比增长36.2%,环比增长15.9%,刷新今年9月份创下的2730.9亿美元的纪录。
其实,“11月份看起来不错的数据并不说明问题,这背后隐藏着诸多不确定性。”一位商务部官员警示说。
这位商务部官员解释,11月创纪录增长的数据只能表明两点,其一是圣诞节前的供货比以往更为突出;其二,由于大宗商品涨价,企业尽可能“接单”,短期合同的单子超过了70%,比如三至四个月;至于明年如何,暂且不管,导致今年的进出口需求超前呈现出来。
“让人心存顾虑的是,通胀预期下,估计明年原材料上涨,用工成本高企,将使我国出口可能会在明年2、3月份出现明显跌势。”上述官员表示。
更令这位官员担忧的是,如果美国继续酝酿QE3、QE4政策,会导致世界经济雪上加霜;与此同时,国际资本大规模进入;届时,明年我国出口将受到明显的负面影响。
不过,对于11月进出口增速快速上行,国金证券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小组负责人李治平比较乐观。他认为,出口同、环比增速迅速回升意味着海外需求正在持续复苏。进口增速快速反弹意味着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旺盛,也预示着未来工业增加值或持续反弹。
从出口的商品结构上看,李治平认为,传统大宗商品的出口需求正在稳步回升;从出口目的地看,来自发达经济体的需求恢复显著。因此,中国的出口环境和结构正在逐步回归到金融危机前的状态,未来的趋势变化将更加平稳。
对短期CPI的走势,李治平认为应当注意到商务部食用农产品指数已经连续两周环比负增长,价格走势已显著弱于季节规律;“预计这种趋势在12月份后三周将持续并反映在当月的CPI上。因此,我们判断12月份CPI环比增长或停滞,同比或大幅回落至4%左右。”李治平说。
但不容忽视的是,也有经济学家认为目前通胀已经具有长期性特征;这无疑也会令明年的进出口形势徒生些许“变数”。
通过研究,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目前通胀已经具有长期性特征。令人担忧的是,今年年初以来,各界对通胀压力似乎都有轻视的倾向。年初认为今年通胀走势是“倒钟型”,即认为“年初年末低,年中高”的占大多数;但年底迅速上升的通胀却超出预期。
“由于通胀已经成为一个长期问题,建议投资者和政府在未来的几年内,无论短期抑或长期,都应高度警惕通胀风险。”沈建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