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涨价,天气暖和,2010年对于义乌内衣行业来说,是生意颇为难做的一年。义乌市场经营户张林松也不例外,他的生意同样受到了原材料涨价和暖冬天气的影响。不过,善于捕捉市场资讯的老张,却以自己的方式和判断,巧妙地将不利影响降至最小。
每套内衣一年涨10元
老张卖内衣已有10多年,他的店开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四楼20街,离大直道不远。小店右侧陈列着一些男士内衣样品,款式与一年前相差无几。不过老张说,它们的报价却已悄然发生变化。
“棉花涨价了,产品也提价了。”老张指着样品柜上的精梳棉男士内衣说,去年这款产品卖40元/套,今年涨到50元/套。其他普通纯棉内衣价格也涨了六七元。当然,调价并非一步到位,有时涨1元,有时涨2元。在老张的印象中,涨得最厉害的是今年9月和10月,每次幅度达两三元。
张林松老家在浦江,他没有自己的工厂,店里的产品主要由广东、义乌等地厂家供应。对于涨价,他也感到无奈:“产品涨或不涨,涨1元还是10元,完全取决于厂家的意思。”
对于像他这样的经销商而言,利润点基本不变,赚多少钱完全取决于销售额。如果产品价格不稳定,客户拿货量就会减少,店里的生意也会差许多。
棉花期货成解释工具
产品提价由不得经销商,但真正与客户接触的又是经销商。所以,如何向客户解释涨价缘由,并取得客户的理解和信任,成了老张必须面对的现实。
“客户抱怨涨价,厂家又忙着提价。我们夹在中间,滋味最不好受。”老张认为,通胀下如何安抚好客户心理,对全年生意影响很大。他说,无论是厂家、经销商,还是采购商或消费者,大家对涨价都有所感知。只是原材料到底涨了多少,厂家为何不顾市场反应而毅然提价,大家则知之甚少。
老张是个股民,之前也炒过期货,五年前才退了出来,但每天浏览期货大盘的习惯一直没丢。
今年,他的这一好习惯无意间在生意场上派上了用场。昨天,来自江苏如皋的顾先生,到店里采购一批内衣。但一听说价格涨了,就显得有些犹豫。
为了向顾先生解释涨价原因,张林松打开了可以显示郑州商品期货行情的操作平台。他一边向客户解说棉花期货的走势,一边与客户对比今年和去年的生产成本。
“一打开期货界面,棉花价格走势就一清两楚了。”老张本就关心大宗商品期货走势,他说,现货走势一般比期货晚几天,但行情大同小异。
今年8月,郑棉指数还徘徊在17000元/吨附近,之后就蹭蹭直往上涨,11月最高涨到了33692元/吨,几乎翻了一番。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棉价虽有回落,但仍然维持28000元/吨的高价。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厂家也不得不提价。
听了老张准专业级别的解释,顾先生也表示理解。昨天,他一共采购了近6000元的货。
不信“千年极寒”保暖内衣零库存
老张平时生意比较忙,但从不忘关心天气资讯。
他的电脑桌面上,有一个天气预报软件,可以显示最近一周内的天气变化。
“这个软件是侄子帮我装的,我每天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气。”老张说,做内衣生意的,大多靠天吃饭,而天气变化直接影响商家对行情的判断。
前段时间,义乌市场里一些经营保暖内衣、围巾等御寒产品的经营户,经常讨论下半年北半球有可能遭受“千年极寒”。
但老张并不大相信这一点,他没有提前备货,反倒将销售重点放在了纯棉内衣上。纯棉内衣与保暖内衣的区别,在于后者加了一层竹碳绒,价格也相对较高。
“从现在看,今年明显是个暖冬,所以相对较薄的纯棉内衣反而好卖。”老张说,自己今年只进过两批保暖内衣,数量不到4000套,早就卖完了。仓库里只有一些纯棉内衣,到年底估计会有一部分库存,但跟其他同行比起来,量不会很大。
记者了解到,由于许多商家预期今年将迎来“寒冬”,纷纷备足产品。但没想到下半年天气这么暖和,结果压了不少库存。
“我主要做内销,提前一周备货也来得及。”老张说,资讯就是商机,对经营内衣产品的生意人来说,准确地把握天气信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