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国内棉花价格延续上涨势头。随着国家一系列稳定物价的调控政策出台,棉花期、现货和籽棉收购价格相继下跌,棉纱行情同步回落,且销售困难。纺织企业担心行情进一步下跌,原料采购意愿下降,当月皮棉成交整体清淡。
一、11月中国棉花价格指数运行特点
1、现货价格走势先扬后抑,均价继续上涨。受政策因素影响,11月国内外棉花期货价格冲高后快速回落,籽棉收购价格也从历史高位下滑,随后国内棉花现货也持续下跌。11日之前,现货价格日均涨幅在500元以上,国家调控政策出台后,12日起现货价格日均跌幅达到近400元。月末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跌至26248元/吨,较10月末下跌512元,跌幅2%;当月均价28542元/吨,环比上涨3914元,涨幅16%,同比上涨14232元,涨幅99%。
2、山东、湖北棉花均价涨幅居前。据对100家棉纺企业调查,11月山东和湖北棉花均价上涨幅度较大,328级月均价分别为28570元/吨和28504元/吨,分别较上月上涨4021元和4047元,429级为28028元/吨和27941元/吨,分别上涨4008元和4022元。而产区河北、陕西,以及销区浙江、广东等省份的棉花均价涨幅相对较小,其中河北和陕西328级月均价为28761元/吨和28483元/吨,分别上涨3585元和3769元,浙江和广东省328等级月均价28913元/吨和28683元/吨,分别上涨3704元和3604元。
3、上市新棉尾花增多,高中等级差价率提高。11月份上市新棉以尾花为主,品级偏低,现货市场高等级棉花较为抢手。以CC Index328为标准级计算的等级差价率,高中等级差价率普遍提高,其中129、229、429级从10月末的3.88%、2.41%和1.86%,提高到11月末的4.48%、2.95%和2.26%,分别提高0.6、0.54和0.4个百分点; 527级则从10月末的6.81%,下降至6.73%,降低0.08个百分点。
二、11月影响国内棉价的主要因素
1、国家稳定物价政策密集出台。11月10日、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1日统计局宣布10月CPI上涨4.45%,创两年新高;市场对通胀及加息预期加大,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下跌,其中棉花期现货由于前期涨幅大,下跌幅度大、速度快;19日,国务院出台《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 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发布了16项稳定物价措施。同时,各有关部门也纷纷出台相应配套措施。24日,郑州商品交易所调整棉花期货合约交易保证金标准和涨跌停板幅度。受以上因素影响,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从11月12日开始回落,直到月底。
2、纱线高位回落,纺织企业原料需求趋弱。随着棉花价格波动,11月棉纱价格同样经历了冲高回落的过程。月初随着皮棉价格上涨,棉纱企业不断上调产品价格以冲抵成本涨幅;中旬棉花价格转向下行后,部分有实力企业暂时观望,一些小厂则出现恐慌心理,开始降价销售;随着棉花持续下跌,纱线价格下行加速。由于棉花价格持续下跌,纺织企业观望为主,成交极为冷清。
3、新棉收购价回落,市场成交转淡。11月全国主要棉区采摘基本结束,上旬价格延续前期上涨走势,山东、新疆等地出现14元/公斤以上高价。随着国家调控出台,籽棉收购价格随之回落。棉农惜售心理加重,盼望价格能够回升,大多都在观望等待。收购市场较为冷清,轧花企业难以上量,部分采取快进快出策略,皮棉报价相应下调。
4、电子盘行情震荡,影响现货走势。受到国内调控压力与国际大宗农产品期市回调的共同影响,11月我国棉花电子盘走势先涨后跌,从9日开始,郑州棉花期货CF101合约从最高价34250元/吨跌至11月24日的最低价25000元/吨,共下跌9250元,跌幅27%;电子撮合MA1101合约最高34180元/吨,最低跌至24120元/吨,共下跌10060元,接近30%;在此带动下,国内棉花现货价格也从11月12日开始回落,直到月底。
三、国际棉价冲高回落,内外棉价差再扩大。 在中国政策压力和外围大宗农产品普降的影响下,11月国际期现货行情于中旬出现反转,月底价格快速大幅下跌,内外棉价差继续扩大。
11月ICE期棉近期合约均价为132.93美分/磅,较10月份上涨20美分/磅;FC Index M月均价为158.99美分/磅,较10月涨22.49美分/磅,1%关税和滑准税下折人民币分别为26799元/吨和27179元/吨,分别低于同期中国棉花价格指数1743元/吨和1363元/吨,价差较上月扩大702元和734元。(中国棉花信息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