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版权局)、知识产权局联合启动的网络购物领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动正式进入实施阶段。2010年,我国网络购物规模约5000亿元,用户突破1亿人。在网购蔚然成风的今天,这一行动所带来的效应必将令业界人士拍手称快。
近年来,网络购物以其实惠和便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手段。正如淘宝网的一则广告所宣称的——“没人上街,不一定没人逛街”。从早期的易购、淘宝、拍拍到时下五花八门的电子商务网站,从品牌直销到代购、团购、秒杀等花样繁多的促销手段,网络购物的受关注度和交易量已对实体市场形成了巨大威胁。艾瑞咨询公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购物订单笔数达到创纪录的3.8亿笔,较去年同期增加约50%。毋庸置疑,网购已经改变了人们惯有的消费模式。
当然,网购也有弊端。《2010年度电子商务投诉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电子商务存在三大“顽疾”,涉及电子商务商品质量、企业服务及企业信用等方面。首要的问题是网络诈骗。2010年前10个月涉及网络购物诈骗的投诉量为15316宗,达到网购投诉的4成以上。部分网络卖家或平台利用低价等手段诱使消费者上钩,或者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还有的存在承诺不兑现以及钓鱼诈骗等失信行为。商品质量缺陷的投诉为3414宗,占网购投诉量的近1成。无法体验的销售过程,使得以次充好、货不对板的现象层出不穷,制售假冒伪劣的行为也越来越多。不少消费者在收到货物后发现与描述不符,甚至造假,然而退换货过程却阻碍重重。类似问题多发于纺织品、化妆品等销量较大的产品门类中。作为网上最畅销的商品种类,服装产品成为这次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商品行动的重点之一。
在鱼龙混杂的淘宝、拍拍等综合性网购平台上,多数名牌服装都是仿制品,还有不少无牌服装抄袭品牌服装的设计。不少消费者受低价诱惑,购买了戴着原单、尾单、外单“面纱”的假冒产品。数据显示,2009年淘宝网共与品牌商协同打假8210起,查获在淘宝网出现的假货近338万件,超过1.4万家网店因售假受到处罚。广东以纯集团在维权过程中发现,淘宝网上出售假冒以纯产品的商家拥有专门的供货商和仓库,能快速仿制以纯新品。仿制中低档的以纯服装尚能赢利,更不要说那些仿制高档品牌服装的商家了。在这条产业链上,品牌企业的知识产权和信誉受到损害,消费者受到蒙骗,得利的只有造假者。
不仅是在综合性网购平台上,连时下盛行的团购平台上也不乏伪劣商品。近几个月间,国内的团购网站从无到有,发展出上千家之多。其中,大部分团购网站推出品牌服装,也有个别网站推出价格极低廉的无牌无厂无售后服务的服装,其品质可想而知。伪劣纺织品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还会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因此掐断其生产源头、杜绝其上市销售十分有必要。
可以想见,这次行动必然会刺痛那些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商和销售商的神经。就像那些热衷于抄袭、走跟风路线的企业一样,只图眼前利益,缺乏有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市场上稍微有个风吹草动,其经营就难以为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次行动无异于一记警钟——提醒中小生产企业将重心放在科技和品牌上,走科技创新之路,早日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