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无疑是重要的,“十一五”的结束给整个纺织行业留下了很多希望,但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作为“十二五”的开局,能不能做到开门红,对于未来5年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那些困难,整个上下游企业该如何思变,转危为安;而那些已经或将要出现的优势,又该如何加以利用,做大做强。在一切都还是未知的时候,我们不妨来做个猜想。
原料波动企业以何种姿态面对
从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11月,棉花的涨幅超过了90%,从不足17000元/吨急速升至30000元/吨以上。而11月实施的流动性收紧政策,又使得棉价迅速跌落到25000元/吨左右。这样的大幅波动让很多下游企业手足无措,不得不选择放弃2010年,让公司员工提前放假,养精蓄锐,2011再战。
把希望寄托在2011年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春节对于上下游企业都是举足轻重的时间点。在棉价上涨的过程中,很多棉农、棉商都出现了惜售的行为,但棉花是不易保存的,而且经历了棉价的大跌和反弹之后,春节前的大量出售,无疑是明智之举。
同样,对于下游的服装企业来说,春节是销售旺季,虽然原料价格的上涨让服装的进货价格也不同水平地提高了10~20元,但春节假期人们的消费能力依旧带给他们不小的信心。
同时,原料价格的波动在2011年也有走向平稳的趋势,有专业人士表示,2011年的棉花市场将不再会大起大落,估计会稳定在25000元/吨~27000元/吨左右。话虽如此,2010年遗留的问题也有待解决,高成本的旧产品想要提价已经不再可能,企业唯有在新品研发上多投入精力,在节约成本的同时适当提高新品的价格,在总量上分担曾经产生的高生产成本。
能源改革会否推动价格上涨
毫无疑问,“十二五”政府还会强调能源价格改革。但涨还是不涨?这是个问题。新的一年里,在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价格问题中,简直无一乐观: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会不会降油价?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能不能不是一味催涨?煤炭企业加速重组能不能不至于大幅推涨煤电价格?2011年或将成为包括天然气、成品油等资源价格机制改革落地的元年。随着改革的推进,如一些分析人士所言,油、煤、电、气诸种产品都有上涨预期,2011年整个能源业可能呈现价格全面上涨的态势。
然而,中国社科院财政贸易经济研究所价格室主任温桂芳对能源价格改革作出了解释:“价格改革等同于涨价,这是公众的误解。改革与提价不能混为一谈,既不能以调代改,也不能只调不改。”温桂芳指出,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改革不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使其能够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
但目前“成本+利润”的定价机制再加上公用事业领域垄断的现状,使得公用事业企业提出定调价要求时,往往从部门、行业的利益出发,向政府提出过分或不合理的要求,甚至采取多报成本支出的办法来达到提高价格的目的。因此,所谓政府定价往往演变成企业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之间的讨价还价,结果是成本涨多少,价格就提多少。
所以,能源价格改革并不只意味着能源价格的上涨,成本的提高就并非意味着价格的飙升,而是制定出真正合理的价格。
人民币升值迫使出口企业转型
2010年12月3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6227元,并创下人民币汇改以来的新高,全年已经累计升值3.01%。
未来人民币全面升值将对中国大陆制造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纺织业为中国大陆传统劳动密集型工业,纺织业出口一向在中国出口占重要地位,以往以廉价劳工为主,令纺织业出口利润可观,中国大陆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利润率约为3%~5%。中国大陆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较低,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根据2010年上半年对沿海地区制造业所做的压力测试,若人民币升值3%,沿海地区制造型企业将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困境。
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纺织转型必须着力解决三大问题:问题一,转变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对出口市场的过度依赖问题,挖掘国内市场潜力;问题二,必须把重心转移到推进纺织业升级上和技术升级上,避免中国经济锁定在低附加值、简单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上;问题之三,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上,除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选择外,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冲抵外国对直接投资中国产生的国际收支效应。
货币政策显从紧倾向 企业需做足准备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自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至今已有两年半的时间。2011年,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是根据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需要,对货币政策基调的又一次重大调整。分析人士认为,货币政策基调的转变,将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加持续健康的发展。
根据观察,当前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条件已经成熟。一方面,国民经济复苏的态势在不断巩固;另一方面,通胀压力不容乐观。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撰文指出,物价上涨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因此必须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阻断通胀预期向现实通胀的传导渠道。回顾近年来央行的货币政策可以发现,无论是从流动性的状况还是通胀压力的情况看,当前与2007年均颇为相似。为此,有观点称,当前的货币政策转向实际上体现出了“从紧”的倾向。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对纺织行业的信贷投放很有可能向审慎的操作模式转移,加大纺织行业的贷款难度并限制其规模。因此,可能导致企业出现装备技术水平低、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产品以中低档为主,缺乏功能性、差异性、竞争性等问题。
内需市场潜力巨大 促进产业结构提升
元旦期间,各类零售商品销售额大幅上涨,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对内需的促动起了很大的作用。其中对纺织行业的发展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期间内需持续高增长和消费结构提升已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第一拉动力。迄今,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在过去的4年已从3.65万户增加到2009年的5.37万户。同期,从业人数增长了一成三,创造产值增长了八成四,其中内销比重从七成一上升到八成一。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强调指出,中国纺织工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粗放的、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因素,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冲击后,全行业更清醒地感到已经进行的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提升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纺织工业是中国“十二五”时期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的重点产业之一,今后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展结构优化、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电子商务火暴新市场中的喜与忧
在电子商务市场中,服装所占的比重无疑是最大的,其中针织类毛衫和T恤衫所占的份额最不容忽视。对于电子商务来说,2010年的确是红火的一年,几乎所有涉足电子商务的针织企业都赚足了腰包。但也有数据显示,2010年1~11月,国内电子商务B2C投资案例达37起,披露总投资额为3.71亿美元。需要如此高投入的市场,2011年是否还能赢得满堂彩?
2011年,电子商务整体的营销推广费必定会有所上涨,例如hao123等导航网站的首页链接的价格已经增长了4倍,但想要加入这条营销队伍的企业依然络绎不绝。据悉,电子商务在2011年的市场投入会增加一倍左右,其广告涨价幅度也会基本与网购用户同步。也就是说,电子商务营销的投资成本必定会成倍增长,服务公司的收益得到全面保障,而对于那些年营业额在5000万元左右却始终试图跻身电子商务市场的企业来说,这也许就变成了一次泡沫般的失败营销。
产业云集针织将成投资热土
近几年,内地的针织产业越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不断涌现新的商机,使之成为新一轮外商投资中国纺织成衣业的热土。国内外业界普遍认为,由于纺织业对劳工依赖性很大,使得中国内地的低工资成本占有明显优势,再加上中国内地巨大的市场份额和成熟的技术配套,未来全球针织业将会大部分集中在中国内地发展。而针织业作为纺织成衣业的中上游产业,随着海外先进技术的不断引入,内地正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并形成区域性针织基地。
针织行业是占用劳动力和土地较多的行业,近年来技术更新的步伐加快。目前,全球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优于中国内地发展针织业。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的针织工序,已经有大部分转移到中国内地。同时,由于外来针织技术的推广,大部分较先进的针织工艺及流程已被内地民营企业所掌握,从而令中国成为世界纺织业的制造基地,也成为各类纺织品成衣的主要市场。
由于纺织业及成衣业的诸多原料和面料来自针织业,在全球纺织服装业向中国内地集聚的情况下,针织业自然成为新一轮投资的热点。
尤其是近年来石化业发展较蓬勃的东南沿海地区,以民营针织企业为主体的区域产业群正逐步形成,并因此构成庞大的纺织成衣中上游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