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在经历2009年的金融危机之后,苏州的进出口贸易又开始发力。1月14日,记者从苏州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0年苏州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740.8亿美元,恢复至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同时,展开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周期。
根据海关的统计,2010年苏州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740.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1%。其中出口1531.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2%;进口1209.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5%。2010年苏州地区进出口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为58.8%,占全国的比重为9.2%,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中排名第四,列上海、深圳和北京之后。2010年苏州进出口总值比历史最高点的2008年还要高出455.5亿美元,9月苏州单月外贸创出了252.7亿美元新高。从这一组数字可以判定,苏州市的对外贸易不仅恢复到了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而且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周期。
2010年苏州进出口贸易表现为一般贸易进口和出口同幅增长,私营、国有企业进出两旺,出口新兴市场日渐活跃,进口商品货源地立足亚洲地区,出口机电产品占主导地位,信息产品零附件进口超过半数,昆山进出规模领先各地外贸增长同步,IT企业占据出口大户主要位置等。
从数据显示,2010年苏州私营企业进出口248.9亿美元,同比增长六成,同期国有企业进出口96.3亿美元,增长七成;集体企业进出口82.7亿美元,增长四成。私营、国有企业的进出口增幅较大。另外,2010年,全市的进出口商品有8成来自亚洲地区,主要是韩国、台湾和东盟。
据苏州市海关副关长杨建国介绍,“十一五”期间苏州外贸突破了1万亿美元,达到10900亿美元,较“十五”期间增长了近3倍。五年来,外贸规模不断扩大,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苏州市外贸成功跨越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考验,主要指标占全省、全国比例稳中有升。同时,外贸的质量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提升,特别是私营企业进出口大幅度增长。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进出口贸易日益便利化分不开。这五年来,海关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口岸“大通关”建设,进出口贸易步入“E”时代。目前已100%实行加工贸易手册电子化,税款网上支付、网上报关等全面推行。常熟出口加工区、吴江出口加工区、太仓保税物流中心先后顺利获批,昆山综合保税区、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成功转型,已构建国内开放层次最高、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集群。苏州企业利用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扎根转型,制造、研发、销售、品牌、维修检测、保税物流等各项业务百花齐放,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全面发展,由制造业为主,向研发、销售等价值链高端攀升。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据预计,2011年苏州市对外贸易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全市外贸进出口预计增长12%左右,其中出口预计增长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