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重要宏观数据将于本周四(1月20日)揭晓,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上周称,12月CPI可能高于11月的5.1%。在目前通胀已成“通病”,加息渐成全球央行首选题的大环境下,市场预期中国央行最早或在今年农历春节前加息。
虽然目前市场大部分预期12月CPI较11月5.1%的高位将有所回落。不过,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分析师谢栋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1月CPI很可能将恢复上升。
而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更认为,2011年为中国的通胀年,上半年CPI增速可能上升至5%甚至6%。
谢栋铭指出,“粮价、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扬的风险以及热钱流入,都将引发高通胀。经常账户顺差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花旗银行中国研究部主管沈明高认为,从中期来看,结构调整特别是工资上涨和刺激居民收入等政策都具通胀性质。
世界银行中国首席代表韩伟森认为,治理通胀核心仍是货币政策,中国还有加息的空间,此外,人民币升值也可在一定程度对抗通胀。世行首席经济学家、主管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林毅夫指出,信贷货币政策要从扩张转向中性。
屈宏斌指出,今年反通胀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控制M2增速,必须从2010年的19.7%的增幅下降至16%乃至以下,不过,屈宏斌并不认为人民币升值是抑制通胀的有效方式,“中国是一个大宗商品消费大国,通过升值来抑制通胀效果要远远低于大部分人的想象”。
对于通过价格管制控制通胀,谢栋铭表示:“对于像韩国这样的相对开放且规模较小的经济体而言,效果可能会不尽如人意;但对中国来说却是一种不错的反通胀方式。”
无论如何,加息都是必然选择。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年内中国将会有2-4次的加息举动。同时,由于第一季度物价压力较大,对于第一季度加息,市场已普遍形成共识。
屈宏斌预计,最快一次加息很可能在春节前。
中国安信证券也发布最新报告称,根据最新的数据趋势,1月份国内的CPI可能再次明显上升至5%以上的水平,无法排除中国春节前加息的可能,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风险值得留意。
报告称,上周末央行上调准备金率意在回收流动性,抑制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从历史上看,央行罕有的在临近春节前一个月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主要基于银行系统需要为春节准备流动性备付。此次上调行动,并配合前一周通过短期正回购所实现的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大,主要为货币政策回收流动性。
此外,这次上调与抑制商业银行目前的信贷投放冲动关系很大。据相关媒体报导,1月前10天四大国有银行新增信贷规模在2,500亿元左右,全部银行新增信贷规模在6,000亿元的水平。
中国央行上周五宣布将从1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自2010年初以来第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央行已于2010年两次升息,目前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为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