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是全国重点产棉区之一,常年植棉面积200-300万亩,但2010年当地棉田面积仅有155万亩,比上年减少32%,是近11年来面积最少的一年。
虽然2010年棉价创历史新高,种棉收益多于种粮(一季小麦、一季玉米)400元/亩左右,但2011年农民植棉积极性并不高。其主要原因:
一是种棉机械化作业率低,费工费时。种粮从种到收基本实现机械化,用工少。棉花整个生长期,除播种可实现机械化外,其他如生产管理、打药、摘拾等都需要人工完成,用工比较多。
二是种棉实际收益并不高,虽然2010年种棉收益高于种粮食,但却低于种辣椒、蔬菜等其他经济作物。
三是种棉政府补贴少。种粮有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每亩共计补贴近百元;种棉仅有每亩15元的良种补贴,没有种棉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
四是种棉大户雇人拾棉,成本增加。一个劳力最多可以管理五、六亩棉花,种多了只能雇人摘拾,人工费每天60元以上,每亩雇人拾花成本200元左右,大大增加了种棉成本。2010年棉价这么高,武城、夏津县种30亩以上棉花的大户,都雇人拾棉,籽棉售价低于6元/斤基本不赚钱(往年亩产500斤以上,2010年只有410斤)。
五是种棉不如外出打工挣钱多。目前,农村近80%的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月收入最低一两千元,高的达到三至四千元,远比种棉挣钱多。
六是当地稳粮扩菜,压缩了棉田面积。德州市提出今后几年农业发展思路是:稳粮、扩菜、促棉。总耕地面积是一定的,要稳粮、扩菜,只能压缩棉花面积了。当地正常年份棉花单产达到180斤左右,今后提高单产的潜力十分有限。
据调查,即使2010年棉价创历史新高,德州市2011年植棉面积很难增加,将与上年持平或略降。
有关专家认为,近些年农民种棉积极性下降,国家应该出台一些政策来提高棉农的收益。一是加大种棉补贴力度,参照种粮补贴办法,出台种棉补贴,增加种棉农资综合补贴,提高棉花良种补贴数额;二是从国家储备棉盈利中拿出部分资金,在主产棉区建立优质棉基地县,并扶持棉花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德州市棉花协会 马俊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