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重上两位数,CPI(消费物价指数)仍居高位,2011年中国经济仍面临考验。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的GDP增速为10.3%,延续了中国经济“神话”。12月份CPI的增速由11月份的年内峰值5.1%回落到4.6%,全年同比上涨3.3%。
虽然昨日公布的全年经济数据符合预期,但市场对今年初以来货币政策趋紧以及短期内加息的预期并未因此减弱,沪深两市呈现单边破位下跌走势,继本周一之后再度大跌。
经济不断向好
作为中国应对金融危机计划实施的第二年,2010年是中国经济从应对危机拐入平稳发展的一年,无论是投资、消费还是工业生产,都逐步摆脱了2009年那种政策引导状态下的“高歌猛进”,而缓步进入正轨。经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测算,2010年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97983亿元。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描述了中国经济去年一路走来的曲折和艰辛。
“第一季度增长11.9%,当时有一些过热苗头,随着国家采取了相应的宏观政策,二季度增速回落到10.3%,这时候有的同志出现了对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二次探底的担心,三季度经济增长9.6%;第四季度增长9.8%。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保持了比较平稳较快的发展,避免了可能出现的过热的苗头,也避免了大家担心的所谓的‘二次探底’。”马建堂表示。
伴随经济的不断回升向好,2010年我国消费物价呈现逐季加快的趋势:一季度至四季度CPI分别增长了2.2%、2.9%、3.5%和4.7%。
去年,12月份CPI涨幅的回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蔬菜价格涨幅的回落,以及正翘尾因素在年底消失。数据显示,12月份包括蔬菜在内的食品价格同比增长9.6%,增速较11月份放缓2.1个百分点,拉动CPI上涨3.2个百分点。
通胀形势仍严峻
展望2011年中国经济,马建堂给出的结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挑战在于,物价上行的压力还比较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需要下更大的力气;国外经济的不平衡、不衔接、不协调对中国经济还是有影响的。
而他所认为的机遇在于,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格局没有变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推动仍然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市场人士看来,这样的机遇与挑战更进一步的表现就是中国需要在保增长、调结构和稳物价三大目标之间权衡。
按照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发展规律,每次五年规划开启之初的数年都是中国建设高峰期,并将间接推动投资和整体经济增速走高。
此外,通胀的压力依然让决策层不能掉以轻心。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总体上看,今年通胀形势仍比较严峻。他认为,受基数效应的影响,物价今年可能会出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在6月份可能会达到高点,随后逐渐回落。
交通银行(601328)金融研究中心宏观经济分析师陆志明也认为,价格运行周期预示未来物价将在2011年年中回落。
货币收紧是共识
“为应对平衡高速增长与防止通胀,决策层将2011年的政策基调定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在保增长与稳物价的政策选择上,我们隐约感觉到当前政府控制通胀与加息政策可能还是会让步于经济增长。”日本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强调说。
不过,单从货币政策角度分析,今年全年货币政策收紧已经成为市场共识。
沈建光认为,中国的加息还是尽早推出为好,当前货币政策越收紧,对抗通胀越有效。
而银河证券研究部分析师张新法告诉记者,目前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19%的高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空间比较有限,而考虑到加息可能会影响到经济增长,加息政策的使用也将受到限制,货币政策调控的主动性在减弱。
张新法认为,可以适当地允许存款利率上浮,使得“负利率”局面有所改变,降低货币的流通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