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北京、重庆、河南等省市发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举措后,港资、台资企业重镇广东赶在农历春节来临前夕宣布了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消息,而广东的前一次“涨薪令”仅仅是在10个月前。面对连续两年的劳动力成本上扬,很多港台企业选择了直面压力,“就地练功”。
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会长、华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庄成鑫对此次“加薪潮”早有预期。“事实上,广东这次上调的幅度没有我预计的高,我的预计是在25%至30%。”
庄成鑫用“理所当然”来形容包括广东、重庆、吉林等地在内的新一轮加薪潮,“很简单,物价不断上涨,再不加工资,用工荒的问题更严重,尤其是广东。”
近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宣布,从2011年3月1日起,广东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将提高18.6%,其中广州市的标准将增至每月1300元。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加薪目的是为了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吸引力,缩小地区之间收入差距。
2011年新年伊始,除广东之外,上海、吉林、山东、陕西等多个省市都不约而同地释放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信号,增幅都在10%左右。
暨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统计学教授韩兆洲说,虽然广州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增至每月1300元,目前为全国最高,但在广东很多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并未达到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40%,即国际通用标准。
虽然“加薪”是必然趋势,但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于港台企业来说是逃避不了的现实。对部分劳动密集型的港台企业来说,如成本继续增加,这些厂的利润空间将再度缩小,生存压力增大。
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辅导会长叶春荣表示,广东调整最低工资的消息对企业来说是“雪上加霜”,“人民币升值与最低工资调整对我造成了双向压力,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局势更为艰难。”
庄成鑫说,他在广东山区市河源的纺织厂有2000多员工,广东发布“加薪令”就意味着在现有基础上每人多发200至300元人民币,即多支出人力成本近60万元。“对于我而言,这个压力远不如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压力,去年,棉花价格涨了一倍多。”
韩兆洲说,在利润空间缩小的不利形势下,有些劳动密集型的小企业会选择往成本低的内陆地区如湖南、江西等地或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转移。
但很多港台企业表示不会轻易走这条路,而是做好了“就地修炼”的准备。叶春荣分析说,随着内陆省份经济的快速发展,用工成本与沿海省份相差无几,而迁移所造成的物流和管理成本对企业来说反而达不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而东南亚国家暂时无法提供优良的投资环境和条件,所以“就地修炼”,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目前来说比转移更合适。
庄成鑫决定通过两方面来化解人力成本的上升,一方面提高产品售价,把经营成本转嫁给客户;另一方面,提高机器自动化程度,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
“其实改善生产管理非常重要,我做过实验,例如采用工序单独核算的办法,即计件计酬的方式,员工的劳动效率可以提高至少25%。”庄成鑫说。
“加薪在倒逼着企业升级转型,企业加大了科研投入改善生产技术,利用自动化生产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2007年时我的工厂员工大概2000多人,现在只有1200多人,但是效益不降反升。”叶春荣说。
同时,一些企业也对政府政策发布时机提出了异议。庄成鑫作为一个外向型港资企业的代表表示,涨薪令最好提前半年发布,因为眼下很多出口企业已经报价接单,很难再向客户反价,这必然给这类企业带来损失。
近两年日益突出的用工荒问题也成为港台企业发展的瓶颈,多个省份在1月抢发提高最低工资待遇的消息,也是为了春节后的“抢工大战”提前预热。广东又一轮涨薪潮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工难的局面。
列席广东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农民工代表周意生说,“外来务工人员还有很大一部分收入较低,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保障他们的生活水平,吸引他们继续留在广东。”
来自湖南的农民工刘洪群今年21岁,在广东顺德一家电器企业工作已经2年。“出来打工目的就是挣钱,加工资当然是件好事。虽然老家的工厂开出的工资和广东已经差不多,但是,我还是想到广东来闯一闯,长见识,学经验,我不会一辈子都做工人的。”
但是,也有部分的外来务工者和港台企业对加薪的实际效果持有审慎的态度。来自东莞市新桥鞋业油压课专员左细苟说,虽然年年都在说加薪,但是基层非常多的工人还是抱怨口袋没有鼓起来,物价上涨远远超过了工资的涨幅,加薪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叶春荣说:“不止广东,其他省份都在加薪,所以加薪不一定能解决我们招工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