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位企业家组成的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随胡锦涛访美。他们到美后兵分三路,将在美掀起中国旋风,签订庞大的合同。中美经贸关系已经进入深水区
1月15日下午4点,罗永泉坐上了CA985次航班,飞往美国旧金山。作为中海昊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已经在盘算如何与即将见面的几家美国公司敲定合作细节。
这趟飞机上像罗永泉一样被称作“董事长”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是此次随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的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的企业成员。
这个团除了中国的本土企业家,还包括通用、福特等知名跨国公司的负责人。很多企业手中已经有了进出口或投资方面的合同意向,即将在美国当地时间21日签署协议,其中不乏十几亿美元的大单。
15日一大早,已经有一批企业人士乘坐美国航空公司的航班率先出发了。当日两个航班中,共有110多家企业,180余人。而这仅仅是此次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的一部分。
此后两天,还有200多位企业代表前往美国,在这个被瞩目的一周里,他们访问伊利诺伊等12个州和华盛顿特区,进行企业间的参观和交流,举行签约仪式。
兵分三路
此次由商务部副部长王超率领的庞大贸促团,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据了解,第一支是由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主要牵头组织的110多家会员企业,其中也包含食品土畜、轻工、医保、纺织等4家进出口商会的会员企业;第二支是由商务部投资促进局组织的50多家企业构成的投资促进团;第三支是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组织的100多家企业。
总体名单涉及304家企业,400多位企业家。获得的一份企业名单显示,其中包含了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海尔集团、中兴通讯等大型民营企业,以及相当数量的中小型企业,同时也不乏霍尼韦尔、卡特彼勒等美国大型跨国公司。
据知情人士透露,商务部美洲和大洋洲司是组织这次赴美贸易投资促进团的直接领导部门。为了能够在出行前预估企业签约的数量和金额,1月10日该部门的工作人员加班到第二日凌晨两点多才初步做完相关统计。
虽然合同金额在签约前严格保密,但有关人士表示,此次贸促团将会签署很大的投资项目和双边合作的项目,这些数字将会“令人震惊”。
近几年中国每年都会派经贸团前往美国,进行采购和合作。以往比较大的一次赴美贸促团是在2007年的5月,双方最终签署采购、投资合同或协议138个,总金额达到326亿美元,当时采购的商品包括飞机发动机、第三代核电站技术和设备、通信及网络设备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
此次赴美的企业团名称为“贸易投资促进团”而不是“采购团”,不仅包含了机电、棉花、大豆等商品的采购,也包含了出口合同,以及很多技术和投资方面的合作意向,强调全方位合作来改善中美经贸关系。
记者了解到,即将出炉的“令人震惊的数字”不单单是中国公司贡献的,美国的大型跨国公司也积极参与了此次贸促团。一个例子就是,美国最大的制造业企业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随团赴美,在美签署价值14亿美元的采购意向合同。
另据海尔集团向本刊透露,此次贸易投资促进团中,最重要的一项合同即是海尔集团与霍尼韦尔公司签署的两项合作协议,预计规模相当可观。
1月19日,海尔集团CEO张瑞敏与霍尼韦尔全球总裁戴维·科特在华盛顿进行会谈,讨论此次贸易投资促进代表团中最大的一单生意,随后会由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于21日完成协议的签署。
“投资,投资”
采购固然是赴美企业团的永恒主题,但随着美国陷入失业危机的泥沼,美国急需引进更多的投资提振本国经济。
企业此次赴美行程中的重要一站是华盛顿。1月19日下午,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的中美商务部理事会在华盛顿的里根会议中心圆形剧场举行。其中一个专题会议的议程便是投资美国,包含投资美国最佳案例、美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程序及审批,以及投资争议解决等话题。中美两方法律界的人士将参与发言。
在行程中另一重要站点芝加哥,则举办一场专题讨论,其中包括“促进双向投资,推动中美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中兴通讯公司副总裁程立新和卡特彼勒公司集团总裁瑞拉文将分别发言。
这两家公司都是投资对方市场的典范。中兴通信公司于2009年投资15亿美元在美国软硬件设备上,2010年8月借助美国最大手机服务提供商威瑞森电信公司,在美销售自己生产的手机,扩展了美国市场。而卡特彼勒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制造业企业,在中国投资建有18个厂、3个研发中心,并有中国雇员7000多人。
此外,由机电商会和商务部投资促进局率领的两队人马,也分别在休斯敦和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市参加两个投资环境说明会。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表示,投资和贸易同时进行,是此次赴美企业团的一个重要特点。
1月12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演讲时连用了带有“投资”一词的四个排比句来强调其对提振美国经济的重要作用。
长期从事中美经贸事务、美国艾金·岗波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执行合伙人高师朋对记者表示,近几年,中国公司投资美国更加顺畅了,这是由于中国企业逐渐改变了它们去美国投资的方式。近几年,中国企业更倾向于投资美国非敏感行业,例如钢铁产品或者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等,而且更多中国企业的投资也只倾向于占有美国企业股份的一小部分,并不试图去控制这些美国的公司。因此,美国越来越多的州欢迎中国企业去投资。
相比于美国针对海外投资的渴求,中国市场则更为看重美国“带有资源的资金”。
随团的慈铭体检集团董事长胡波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现在中国不缺资金,缺的是美国的先进技术,因此我们邀请美国这些‘带有资源的资金’与我们合作,共同开发中国的广阔市场。”
与其类似,中海昊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永泉此次出访,也想为自己找一个美国合作伙伴,在中国共同投资改造大型的污水处理厂。“美国在污水中提取磷肥,处理污泥以及整体的污水处理工艺上都比中国的技术先进,寻找拥有先进技术的投资伙伴是我们开拓国内市场的关键。”
签约芝加哥
贸易投资促进团的最大成果——签约仪式,于1月21日在芝加哥进行,中美双方商务部长出席。
在记者获得的一份当日活动流程表中,签约小组的数量从1排至“X”,机电商会负责此次仪式的筹备安排,由于签约企业太多,相关工作人员一度担心时间可能不够用,或许有些企业将无法上台签约。
签约仪式上如此之多的合同都是怎么来的呢?
以上述提到的卡特彼勒公司为例。一两个月前,中国商务部就找到该公司,希望他们可以参团,并拿出一部分采购美国零部件的合同在此次出访团中签约。
卡特彼勒答应了中国商务部的请求。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是为了维护与中国政府的良好关系,另一方面,该公司也在美国本土需要一些舆论的支持。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卡特彼勒在美国国内受到质疑,一些人认为卡特彼勒在中国雇佣大量的员工,必然减少美国人就业岗位。卡特彼勒希望能通过此次采购,给美国本土的投资人和合作伙伴一个交代,表明卡特彼勒的海外投资同样能对美国本土的经济带来回报。
当然,此次14亿美元的合同并不是凭空增加的。相关负责人透露,卡特彼勒有几百个客户、进口商、供应商,全都不一样,一定要让公司签一个合同,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此次公司签署的并不是订单协议,只能是一个“备忘录”,而这些从美国本土进口的产品是2011年“铁定”要采购的,只不过形式上合成一个合同罢了。
通过参加最高级别的贸易投资促进团,更好地建立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是多数企业参团的诉求。
浙江汇信进出口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蒋加伟在出行前对本刊记者表示,还不便透露具体的签约内容,但是这次出行重点关注进口方面,配合国家加大进口的政策。
有分析人士表示,这种签约大多以“备忘录”形式签署,但已形成了经济外交的巨大效应。让两国现实存在的经济利益更明显地呈现在公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