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进出口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下,拓市场、调结构、促平衡,终于收获了一份令人心动的成绩单。全年进出口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进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进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成果不断拓展和延伸;中国占全球贸易份额超过10%,第一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应该说,去年中国进出口走势超出了此前市场各方的预期。早在2009年底至2010年初,即使是颇为乐观的预测,在全年恢复性增长甚至超常规复苏的进出口数据面前也显得略为保守。年初多数相关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进出口增长为10%左右。如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预测,2010年的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为10%和13%左右;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10年中国进出口增长8.2%,其中,出口增长6%左右,进口增长11%左右。而最终的实际结果,2010年,全国进出口总额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出口总额15779.3亿美元,增长31.3%;进口总额13948.3亿美元,增长38.7%;贸易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人们看到,在市场预测与事实发展之间,有一个契合式的结论,201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实现超预期增长,对外贸易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
2010年中国进出口发展经历了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世界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上半年世界经济在“脆弱的复苏”中伴有二次探底的风险;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风起云涌,蔓延至今阴霾不散;自6月19日人民币汇改重启,人民币升值步伐随之加快令外贸企业承压;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国际集装箱运输成本以及融资成本大幅上升,外贸企业利润空间收窄,对中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构成叠加影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去年国际贸易环境尤为严峻,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在日益加剧且呈常态化趋势的贸易摩擦中,既源自发达国家,也源自发展中国家;既包括规则性的,也包括技术标准等非规则性的;既涵盖传统产业,也波及高新技术产业。自2009年至今,中国已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灾区”,同时也是贸易摩擦的最大受害国。
梳理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体状况,其发展脉络呈现出几大亮点:
其一,整体进出口快速恢复,贸易平衡状况持续改善。中央“稳外需”的各项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出口信用担保覆盖率不断提高,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范围正在扩大,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得到政策鼎力支持。同时,落实并完善进口促进政策,积极组织贸易投资促进活动,进一步提高进口便利化水平,扩大进口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中国进出口单月贸易额曾连创新高;全年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7.4百分点,顺差规模连续第二年缩减。
其二,全年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稳定增长。国家加快出口创新基地建设,开展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取消406个税号商品出口退税,将44个税号产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2010年,机电产品出口9334.3亿美元,增长30.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924.1亿美元,增长30.7%。
其三,一般贸易占比过半,民营企业表现优于整体。2010年,一般贸易进出口14887.1亿美元,增长39.9%,在总贸易额中所占比重自1990年以来再次超过一半,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6%和43.7%。民营企业出口4812.7亿美元,增长42.2%,高于整体出口增幅10.9个百分点;进口2692.8亿美元,增长56.6%,高于整体进口增幅17.9个百分点。
其四,中国与新兴市场双边贸易增势强劲,已成为贸易伙伴的主要出口市场。2010年,欧盟、美国、日本仍为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与中国贸易额分别增长31.8%、29.2%和30.2%。同期,中国与东盟、巴西、俄罗斯、南非、印度贸易额分别增长37.5%、47.5%、43.1%、59.5%和42.4%。目前,中国已成为日本、韩国、东盟、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
其五,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按照国际规则,与多个国家签署投资保护协定、基础设施及劳务合作协议;支持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大型项目明显增多,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合作明显增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继续推进,带动国内优势产业加工能力向境外转移。
其六,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深化国际经贸合作。中国扎实推进自贸区建设,顺利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与美欧日的经济高层对话取得丰硕成果,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进一步加深,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四地经贸关系更加密切。
回顾展望中国进出口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如果说2009年最困难,2010年最复杂,那么2011年同样不容乐观。从国际看,如今世界经济复苏仍不稳定,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在蔓延,国际贸易竞争与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汇率波动与通胀压力充满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1年全球贸易量增长7%,外需增长动力依然不强。从国内看,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压力加大、融资成本增加等,都会对外贸企业构成负面影响。
2010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起好步、开好局对进出口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保持外贸稳定增长,力求贸易基本平衡,提升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需要以“转方式”为主线,以“调结构”为重点,以“促协调”为抓手,更加积极不懈地有所作为。在提升中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的努力中,关键是要逐步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转变;在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努力中,应着重提高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提高企业议价、定价的能力;在提升中国政府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能力的努力中,重点要从国际贸易规则的执行者向国际贸易规则的参与者、制定者转变。只有这样,中国进出口才能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持续而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