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工荒,势必影响企业“秋天里的收成”。
自从用工问题成为了泉企头上的“紧箍咒”,如何“解咒”,始终是一件头疼问题;而泉州制造转型的压力也是如影随形。
如专家所指,一方面,用工荒导致薪资大幅上涨,使劳动力告别廉价时代,传导至企业层面,随即表现为成本压力的大幅增长。这意味着,泉州传统制造业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廉价劳动力基础被全面撼动,产业升级迫在眉睫。而另一方面,为吸引产业工人,不少企业不得不加快向人力资源富裕地区迁移的速度,城市产业空心化的危险由此进一步加剧。如何让产业升级的速度超过空心化的速度,俨然已成为泉州制造业必过的一道关卡。
不用说,一年之计,就在这春天里。
【记者调查】结构性缺工向普遍性缺工蔓延
“来自泉州劳动部门的信息,节后泉企用工需求数量达160万人左右,用工缺口至少15万人,企业招工形势紧张。”
“我这两天来只招到一个工人,难。”聊起这几天的招聘情况,晋江老协志TPU制造有限公司的招聘负责人一脸的无奈,“你也看到了,应聘的人还没招聘的多”。
这是昨日上午10点多的晋江陈埭乌桥头,乌桥头是晋江的传统招工市场,因为位处溪边和岸兜两大鞋业专业村的中间,是陈埭企业招工的主要“根据地”。
但在昨日的乌桥头,记者看到的招工现场着实冷清,因为应聘工人不多,不少企业的招聘人员难耐“寂寞”,不得不聚在一起侃起了大山。
同样的景象还出现在晋江劳动力市场。昨天是晋江劳动力市场举行招聘会的日子,但记者在市场的招聘专区里看到,前来应聘的人员寥寥无几。晋江华宇织造有限公司行政副总严文明告诉记者,虽然华宇织造老员工的返工率达到90%,但因为今年企业扩张,还需要招收100多名工人,按照华宇的规定,每个老员工带新员工入职,就可得到1000元的现金奖励,但即便如此,华宇目前仍然有超过百人的用工缺口,“这几场招聘会下来,效果并不好,很难招到人”。
对于今年招聘市场的冷淡,常年在劳动力市场16号窗口负责招聘的何先生体会更深。据他介绍,相比往年,今年来劳动力市场找工作的务工人员起码减少了一半。
多日来,记者接触了涵盖纺织、鞋服、食品、伞具等在内的20多家企业发现,招工难已经成为一个共识。从官方传出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事实:来自泉州劳动部门的信息,节后泉企用工需求数量达160万人左右,用工缺口至少15万人,企业招工形势紧张。在鞋业、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由于企业员工在行业内流动性较大,需补充的新员工仍占用工总数的60%以上。
而与往年不同的是,自去年以来,泉企用工荒已由结构性缺工向普遍性缺工蔓延,之前多年,名企因为薪资水平较高,用工环境也较好,并不存在招不到工人的问题,缺工问题主要出现在那些中小企业,但随着众多龙头企业去年以来的产能大扩张,这些名企同样面临用工难题。
记者掌握的信息显示,随着2009年和2010年的泉企上市潮之后,2011年成为这些“不差钱”上市企业的产能扩充年。2011年,特步(中国)有限公司泉州工厂将在现有4000人规模的基础上,新增1500人。361度(中国)有限公司随着在五里工业园的投产,今年计划新增2000人。而记者掌握的信息显示,乔丹、利郎、飞克、喜得狼等企业新增用工人数均在数百人以上。
一方面是企业产能扩张对用工量提出了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却是工人供应量的减少。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庆先认为,随着中国中西部的发展,原先外出劳动力纷纷选择留乡就业或创业,加上之前一些用工不规范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丑化了泉州企业的整体形象,使得来泉打工的总人数有减无增。与此同时,企业原先稳定的劳动力呈现老龄化趋势,而新生代80后、90后的农民工对传统企业单一的工作模式认同感较弱,造成了企业实际可用的人力资源越来越少。
【企业反映】用工成本已逼近“临界点”
“对于这种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利润率较低,一旦人工成本占到总成本的15%,企业要维系下去就很困难了。但事实上,眼下行业人力成本的比重已逼近10%左右。”
在普遍性缺工的大背景下,涨薪成为众多企业祭出的首要法宝。据记者了解,虽然同样面临招工难题,但从产业结构看,那些高耗能、低利润、员工收入低的行业,成为招工难的企业,而待遇较好的企业,节后返工率明显较高。据严文明介绍,华宇织造之所以能够获得较高的返工率,正是得益于他们的企业给老员工开出了较高的待遇。而记者从华宇织造的招工宣传单上看到,该公司熟练工每个月的工资均在3500元以上,而即便是新员工,试用期的工资也有2000元。
但即便是华宇织造这样的企业,在招工难的压力下,也不得不再度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据严文明介绍,今年,华宇织造的涨薪幅度在10%左右。
在记者接触的众多企业中,华宇织造已是涨薪幅度最低的一家企业。记者走访陈埭乌桥的10多家企业,普工的最低保底工资多数在1600元以上,相比往年,涨幅均在200元以上,而有的企业单道工序工价的涨幅甚至超过50%,整体而言,今年,多数企业的工资涨幅都已超过20%。
大幅涨薪对企业的压力不言而喻,野豹集团董事长助理郑梅芬告诉记者,在鞋服行业中,前几年的人工成本比例多集中在8%~12%之间,品牌企业较低,约在5%~8%之间,但经过2010“加薪年”后,比重大为提高,这几年的缺工潮,令整个行业的人工成本基本上是以每年30%的比例在递增。“我们公司目前的人工成本占到13.5%”,比2004年多出近一倍。
服务于纺织业多年的周先生告诉记者,纺织业在薪资低的时代,也就是2004年之前,人工成本大概占总成本的7%,而2009年和2010年,不少企业屡次加薪,要知道,对于这种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利润率较低,一旦人工成本占到总成本的15%,企业要维系下去就很困难了。但事实上,眼下行业人力成本的比重已逼近10%左右。
显然,不同的企业所能承受的人工成本“临界点”各不相同,但人工成本的增长,对企业利润的侵蚀却是显而易见。泉州一上市公司报表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的营收超过2.6亿元,但净利润仅为834万元。而该公司的员工超过千人,保守估计,今年,每个工人每个月涨薪为300元,前三季,仅涨薪一项,该公司净利润就得减少近300万元。
【专家预警】泉州制造必过之坎
“泉州产业升级的速度将不得不与空心化进行赛跑,用工荒正迫使不少泉州企业不得不加快内迁的速度。”
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用工荒将可能再次为泉州产业升级带来深远的影响。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闽商研究中心主任吕庆华认为,用工荒导致的大幅涨薪昭示着人口红利时代的结束,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是廉价劳动力支撑的泉州经济发展模式的结束。
吕庆华认为,与广东和江浙一样,泉州制造业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并缺乏转型的动力。事实上,2004年出现的“民工荒”,对泉企已经是一次预警,只是当时外部环境尚好,泉州制造业也还没有发展到不转型将难以为继的程度。2008年的经济危机,使2009年成为进入新世纪后最为困难的一年,当时大批企业倒闭,转型一度成为很多人挂在嘴边的话。可惜的是,当经济开始复苏,一些企业在奄奄一息中重新得到订单,撑过了最困难的时候,却再次将“转型”二字抛到了脑后。
专家认为,今年的“用工荒”再次为这些企业敲响了警钟。
“用工荒”促使企业必须提高工人工资才能招到人;而为了保证利润,劳动力成本提高了,企业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增加产品附加值,或者增加机械操作,减少用工人数,两者都逼迫企业技术升级,这必将逐步推动泉州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与此同时,泉州产业升级的速度将不得不与空心化进行赛跑,用工荒正迫使不少泉州企业不得不加快内迁的速度。2月13日,安徽宿州市的一个重量级招商团“空降”泉州,展开对多家泉企的游说;事实上,最近几个月来,类似的招商团,泉州纺织服装协会秘书长施正植已接待了不下10个。用他的话说,与往年不同,各地招商团与泉州纺服企业之间正慢慢由“单相思”变成“两情相悦”,从去年开始,有不少纺织服装企业的老总频频集体考察中部多个地区,为扩张寻找合适的布局地。
加速内迁还从纺织服装行业向其他领域蔓延。据了解,从今年起,包括特步、卡西龙的鞋企也不约而同地在省外开设分厂。在格林集团董事长赵建河看来,招工难正是众多企业加快向外扩张的原因,“泉州的工人只会越来越少,现在我们只能向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扩张”。
当然,企业的加快内迁,加剧了泉州产业进一步空心化的担忧,泉州市发展研究中心一人士告诉记者,之前,不少名企已经将总部搬至厦门等地,而如今,制造环节也加速向外地搬迁,泉州的传统制造业的处境将因此越发困难,有可能像台湾一样出现空心化问题。“在用工难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加快产业升级的速度,如何跑赢空心化,将是泉州制造必须迈过的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