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棉市场高位调整之因
ICE为防止挤仓而提高保证金水平是市场开始调整的直接原因。观察ICE主力5月合约,我们可以发现,自2011年1月25日以来,该合约成交、持仓水平均出现明显放大,至2月18日,增幅分别为144.8%和190.1%,市场风险开始积聚。ICE宣布,从本周三起分别将棉花期货投机和套期保值保证金上调至8400美元/手和6000美元/手,上调幅度接近4倍。受此影响,场内各方资金纷纷出场,致使期价出现连续跌停局面。
非洲、中东局势加剧市场回调的幅度。也门危机和伊朗军舰进入苏伊士运河也在市场搅起波澜,一时间,世界资本市场担忧情绪蔓延。纽交所原油4月合约自2月16日的87.09美元/桶暴涨至23日的100美元/桶,短短几天涨幅14.82%。道琼斯指数23日一天下跌1.44%,日本股市、欧洲股市、澳大利亚股市也应声下跌。原本处于上涨状态的世界大宗商品市场也戛然而止,开始了自高位的调整。国际棉花市场更是在原有调整基础上加快了下滑速度。
内棉调整主因为产业链各端成交清淡,需求低迷。新年过后,涉棉企业各方刚刚陆续开工,产能无从放大,制约了棉价上行空间。据有关调查,至春节后一周,华东地区纺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工率为90%。据相关统计,钱清纱线市场成交一直处于需求不足、观望为主态势,而织里棉布城坯布成交也是迟迟未能上量。由于成交不足,即使下游产品价格出现一定上涨,但基础并不扎实,从而无法支持上游棉价走高。
国内外期棉市场技术上存在调整要求。从ICE期棉主力5月合约看,始自2010年11月24日的上扬,期间一直未发生像样的调整,后期在挤仓的压迫下,竟出现加速上扬态势,目前看来,确有赶顶意味。郑棉主力9月合约自2011年2月9日始,出现了上行乏力和指标背离现象,尽管期间创出2月17日的历史新高34870,但市场调整其实已经孕育其中。
资源紧缺现象困扰,调整幅度料有限
国际市场可供资源有限,紧缺气氛短期难以消除。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截至2月10日,美国2010/2011年度棉花签约总量达到336.9万吨,完成USDA预测的97%,也就是美国剩余可供出口资源仅余11.23万吨。受印度棉花出口政策摇摆不定影响,93.5万吨的年度出口上限很难松动。乌兹别克斯坦40万吨出口棉花中,也已签约完毕。南美、澳洲、非洲产棉区受总产量影响,在今后几个月内出口大幅增长也不现实。
新年度南半球棉花种植面积虽有增长,但不确定因素仍多。南半球主要产棉国巴西、澳大利亚及南部非洲等国,受去年棉价高走影响,种植面积普遍增加,但由于目前皆处生长期,受天气、虫灾等因素影响,最终形成多大产量尚难预估。
国内供应资源紧缺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善,市场形成高位运行预期。据中国棉花信息网1月纺织企业棉花库存调查,截至1月底,我国纺织企业棉花库存量为126.23万吨,国内棉花商业库存总量为297万吨(包括外棉和进入流通环节的棉花,不包括国储棉),合计库存423.23万吨。以此库存来应对正常增长状态下今后几个月的棉花需求量,难度不小。
综上,当前国内外棉花市场调整合理,但调整时间不长。受资源供应因素影响,期望价格大幅下行也不现实,后市还需振荡整理以求得产业链各方对均衡价格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