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许多地区的农民纷纷开始扩大种植,导致市场预期食品价格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就开始下跌,如果天气条件仍比较有利的话。
过去一年,全球食品普遍涨价已将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推至2008年食品骚乱席卷全球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次,食品价格担忧引发了中东最近的动荡,并导致各国政府纷纷努力寻找阻止骚乱进一步蔓延的解决之道。
但最强有力的反应似乎来自农民们自己,尤其是在俄罗斯、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地。
例如,伦敦国际谷物协会(International Grains Council)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说,2011年全球小麦种植面积预计将增 长3.1%,达到2.24亿公顷左右,小麦产量将攀升4%,达到6.7亿吨;俄罗斯小麦种植面积的增幅可能会超过15%。俄罗斯去年因遭遇严重旱灾导致小麦减产。
巴西已经开始收获大豆,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大豆丰收。而雨水则让阿根廷的大豆重振旗鼓,此前不久,1月的干旱天气几乎有毁掉它们的危险。
美国农业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在上周发布的长期预测报告中说,食品涨价可能会使今年美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增加400万公顷,达到1.03亿公顷;2011年,美国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预计将分别增加4.3% 和 0.3%。
瑞士银行(UBS)分析师在周二发布的报告中说,农业投资支出从没有这么高过──规模比20世纪70年代中期食品价格暴涨期间还大,当时通货膨胀已对全球大部分地区造成冲击。
报告说,鉴于天气的不可预测性以及中国等地需求增加,这并不一定保证价格会下跌,但它表明经济学起作用了,价格刺激因素导致投资作出反应,在其他条件回归正常时,这可能会成为更突出的问题。
多位分析师仍认为,现在预测市场逆转还太早,特别是如果有些新的作物还未完成种植的话──这在农业市场一直是很大的风险,无论是由于天气还是其他因素。有些国家的作物产量已经达到或接近历史水平,增产可能会比预期困难。
还有一种可能性,即其他通胀因素可能反过来影响农业领域,导致价格无法降低,这些因素包括油价上涨或世界部分地区涨工资等。
分析师说,即便明年大幅增产,可能也达不到解决世界长期供应问题的水平,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收入水平上涨的情况下,涨工资会推高他们对食品的需求。要实现世界食品供应更大幅度的增长可能需要数年的投资来开垦新的土地、扩大灌溉和建设磨坊及储存设施。实现这些将会很困难,特别是在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或非洲部分地区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有大量未使用耕地,但也有巨大的官僚主义壁垒、复杂的土地所有权规定或农业资本不足。
但部分地区的食品价格还是有可能更快缓和,就看它们的作物构成和当地天气情况。比如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驻新加坡经济学家这个月的一篇报告就认为,至少对于亚洲来讲,食品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已经见顶,部分原因是稻米价格得到了控制。稻米对于亚洲的膳食至关重要,受该地区产量增加影响,人们对2011至2012年进口需求的预期已经降低。
去年菲律宾、孟加拉和印度尼西亚都是重要的稻米进口国,但国际谷物协会现在预计,截至2011年6月的当前农事年里,孟加拉的稻米产量将增长5%至3,200万吨,意味着进口将会降低,甚至为零。菲律宾去年是最大的稻米进口国,总进口量245万吨,它曾给出预计说,今年的进口量将保持在100万吨以下。今年以来米价还没有出现明显上涨,常见稻米种类泰国25%碎米价格约为475美元一吨。
预测公司IHS Global Insight本月也预计,随着部分地区在经历最近天气问题后恢复生产,如果天灾不再重复,那么全球食品价格可能会在下半年到来以前缓和。
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负责政府间谷物组织(Intergovernmental Group on Grains)的秘书阿巴西安(Abdolreza Abbassian)说,黑海地区和巴西耕种面积扩大得最多。他说,2007年到2008年,主要出口国集体歉收,后面一年天气好转,于是产量大幅上升,这意味着目前这次也有可能出现类似现象。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已经采取多种措施来大幅增产,包括增加种子和肥料的经销。到上个10年的时候,印度的小麦年产量还很难达到7,500万吨以上,但今年产量有可能创下8,147万吨的纪录,连续第三年超过8,000万吨,从而使印度成为一个潜在的出口国。印度油籽种植也将迎来良好开局,因为冬季播种量同比上涨了2%。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玉米播种面积为3,250万公顷,在2009年增长4.4%的基础上再增4.2%。今年播种面积预计会进一步增加。中国小麦产区正面临干旱,有关部门曾警告说,如果接下来几个月降水不足,那么产量就有可能减少。
澳大利亚,虽然西澳州遇到干旱、东部各州普遇洪水,但今年小麦产量仍旧突破了2,600万吨。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的小麦种植者获得了10年来最丰厚的利润,每公顷毛利润估计在350澳元(约合353美元),澳新银行集团(ANZ Banking Group)驻墨尔本农业经济学家迪安(Paul Deane)说,这比长期平均值多出100澳元。
东京大宗商品贸易公司Unipac Grain总裁Nobuyuki Chino说,如果北半球小麦收成像预期那样增产,那么7到8月份这段时期就有可能成为粮食价格的拐点,并把小麦价格拖低至每蒲式耳6.40美元。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3月份到期的小麦期货价格最近在每蒲式耳8.27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