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气温逐步回升,锡城各大百货商场春装大规模上市。市民发现服装价格原已很高,但今年春装的“身价”更令人咋舌,上千元的衬衫,两三千元的裤子,比比皆是。较去年同期,价格普涨了15%至20%。业内人士透露,到今年秋冬季,服装价格还会再上一个台阶。
一件小小的衣服,价格何以水涨船高?3月1日,记者深入追踪生产和流通环节,探究服装高价的秘密。
成衣零售价=4至6倍成本价
春节后,南通郊县一服装厂内,数千台缝纫机同时运作,一片繁忙景象,一道道环节的缝合、钉扣、贴牌后,一件件成衣便“下线”打包运往各区域。
这是一家年销售规模8000万元左右的品牌生产、供应和销售商,手里拥有授权的中高端女装和童装共六个进口品牌。
企业相关人士介绍,就服装企业而言,除了购买原料支出外,一般用“台车率”来核算服装生产成本,即一台缝纫机一天一个人工的生产效率。以2009年前为例,台车率一般为150元,也就是说,每天这台车如果做15元的衬衫,可以做10件,而做30元的女装,只能做5件。
据业内人士测算,一件衣服的购料及台车率成本为销售额的25%左右,税费、库存及经营管理费用17%-20%,10%的厂家利润;进入流通环节后,有15%-30%的租借商场费用即扣点费,同时还有营业员费用5%-8%,2%-5%左右的仓储物流费,品牌授权费7%-10%,道具制作5%-10%等,如果经销商代理,品牌授权费及仓储物流费等可压缩,经销商盈利一般为8%-13%。
这样算下来,一件衣服最终在消费市场的零售价,大约是生产成本的4至6倍,有的女装更高些,可达6至10倍。
成本翻番,春装价格涨两成
2010年上半年起,服装市场价格开始波动,下半年涨势汹涌,涉及全行业各环节。到现在,有厂商坦言“已是火烧眉毛了”。
首先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棉花是服装的最主要原料,以全棉32纱为例,去年同期是21500元/吨,现在是39500元/吨,涨了83%,大部分裤料最常用的斜纹布,从每米13元涨至25元。与之相应,劳动力成本更水涨船高,尤其是春节后,工人招不到,只有以更高薪水来吸引人,普通工人工资从每月1500元升至目前的2500元至3000元,且还在不断上涨。这样,“台车率”去年下半年迅速增至200元,今年年初更高达250元至300元。
服装品牌供应商以童装举例,原先台车率150元,每件25元,而今台车率260元,每件43元,原先衬衫用料1.3米左右,每件26元,现在增至33元左右,这样,一件儿童衬衫的生产成本便从25+26=51元,增至目前的43+33=76元,涨幅50%。年前,这一品牌衬衫在商场售价为215元左右,如今已涨至260元左右。而女装等现在的生产成本增幅更大,其零售价起码涨两成以上。
打破定价模式,减少中间环节
采访中,服装供应商叹起苦经,目前不仅是原材料成本,经营管理费用也上涨15%至20%,仓储物流也有5%左右上涨,商场费用也许也要上升,库存消耗同样跟进。如果按以前1:4或者1:6甚至更高的模式来定价,把所有的涨价因素都转嫁给消费者,那么一件同品牌儿童小衬衫定价将高达300元,比现在还要增加40元,比去年同期要增加近100元了,显然不太合理,也并不可行。“零售价定得高,市场压力大,定得低,经营压力大!”供应商们陷入两难。
“必须打破原有定价模式,品牌商、商场等要共同努力,压缩自身收益,让消费者尽可能少承担一些损失,才能保证服装消费市场的兴盛!”业内人士指出,非常时期,商品流通更应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比如经销商一块,这样可以争取更多的利润空间,分担涨价因素。据了解,目前我市八佰伴、大东方等商场都积极尝试与品牌商的直营,这样13%左右的经销商环节利润可以拿出来做促销,让利于消费者,一定程度缓解涨价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