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难!招工难!”春节后走到哪个企业、哪座城市,这样的感叹不绝于耳。调查发现,厦门服装行业也面临工资一天涨一百仍招不到人的窘状,但一些人力资源经理却对“用工荒”的提法不认同。
又到了服装行业传统的招工旺季,“招工难!一年比一年难。”今年的严峻形势让厦门众多服装企业的人力部经理不得不做此感叹。然而,记者深入调查发现,厦门服装行业的“用工荒”,并不是全方位的,只是结构性缺工。
招聘启事挨着贴 工资隔天涨100元
昨日下午,厦门优佳丽服装公司的行政经理陈小姐告诉记者,最近招工真是让人头疼。“一直到枋湖、殿前等待业人员密集的地方招聘。星期六、星期天也不能休息。负责招聘的人力资源部有十多个人,倾巢而出还是人手不够,往往还得把生产部的同事也喊上。”陈小姐坦言,车工最难找。“要碰到一两个有就业意愿的车工,简直如获至宝,赶紧让他坐上车,直接拉到公司面试。这不,我们生产部的组长老黄都成我们专用司机了。”
“前几天我去招聘点招车工,招聘启事一张挨一张地贴着,工资一个比一个开得高。一家写2500元一个月,旁边那家就写2600元,这家第二天看到,马上改一下,2700元!但还是没有招到人。”陈小姐不得不感慨,这招工是一年比一年难。
招1个中层10人应聘 招10个车工1人应聘
尽管形势如此严峻,但是陈小姐并不认同记者“用工荒”的提法。“事实上,用工荒的提法并不准确。像我们厦门的服装行业,缺的是车工这样的技术型岗位,其他的岗位并不缺人。”陈小姐解释道。
另一家不愿具名的服饰公司资源部总监李先生也说,厦门服装企业的管理人才和设计师并不紧缺。“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都有服装设计系,每年输送了不少设计人才。但车工、尤其是一线车工很紧缺。”
“去年我们做过很多招聘广告,要招的中高层和一线车工比例大约在1∶10,结果来应聘的却是10∶1。想招中层以上很容易,但车工大家都招不满。今年情况就更严重了。”
记者采访几位业内人士,大家普遍认为,用工短缺,主要反映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某几个岗位上。大家的大而化之地过分关注和强化,让一些求职者产生错觉,提高就业预期,反而造成“就业难”的反面效果。
服装产业链不完善 结构性缺工恐持续
记者从厦门市服装商会得到数据,厦门目前有服装企业1000多家,具体的车工需求量虽然没有精确统计,但车工缺口高达50%,可见车工岗位缺口之大。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谓众多。
“服装这个行业,是出了名的流动性高。举个例子,一家服装企业去年招了1200个人,到今年就能走掉1000个人,巨大的流动性,也使得许多服装企业长期性缺工。”陈小姐说。“厦门本身的服装产业链发展不完善,上游的布料市场、辅料市场几乎没有,都得走出厦门去找这些资源。所以厦门本身车工队伍就少。再加上85后、90后大多数都不愿意从事车工这种辛苦的工种,车工得不到有效的补充,走一批就少一批。”陈小姐分析道。
李先生认为,更关键的因素在于国家政策的大背景。“现在国家政策向地方上倾斜,许多内地的乡镇建起了大量的工业园。工资待遇和外面相差无几,自然都愿意留在家乡就业。这也是国家大势,所以服装行业这种结构性缺工恐怕还得持续几年。”
除涨工资提生产率
还得用归宿感留人
面对这样的结构性缺工,厦门服装企业除了积极招工外,也开始思索其他对策。
“缺工往往造成市场销售很好,而生产跟不上。今年,我们把机台全部换成日本进口电脑重机,生产率一下子就上去了,一定程度缓和了车工不足的矛盾。”陈小姐介绍。另一方面,结构性缺工严重,人员流动性大,也使得企业更看重如何留得住人。“今年我们提高了工资,老员工回流率达到了98%。”
“此外,我们要求员工对企业要有忠诚度,但反过来说,员工的忠诚度也需要企业培养,一些企业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普遍不够重视,导致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宿感还很欠缺。服装企业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应该会有有益的收获。”李先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