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纺织、玩具、服装、鞋帽、家具、食品等传统制造业该如何发展?如何让“中国制造”从国际产业链中的低端走向高端?如何创造出中国的“芭比”?成了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深受孩子欢迎的芭比娃娃,几乎全由中国生产加工出口。但是每个芭比娃娃,中国企业得到的加工费仅为0.35美元,而拥有该品牌的美国企业获利近8美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纺织、玩具、服装、鞋帽、家具、食品等传统制造业该如何发展?如何让“中国制造”从国际产业链中的低端走向高端?如何创造出中国的“芭比”?成了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经济转型不能抛弃传统产业
“一提到转型,就以为是发展高科技,鞋帽、服装、玩具等传统产业都要丢掉。这是错误的观念。中国有自己的高端人才,但是中国70%的劳动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都往高端、新兴产业转移,这些人干什么?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怎么解决?”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工商联副主席沈雯认为,中国经济转型是大势所趋,发展高端先进制造业也是未来的长期战略,但这并不代表我国已不需要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未来10到20年,中国还将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中国内地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2400万人,按城市化率计算,农村转移城市的就业人口年均净增1000万。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世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金建华认为不少低端制造业关系着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解决了大量就业,一些老品牌也承载着许多市民的记忆。“经济转型并不是不要低端制造业,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淘汰的不是产业本身,而是产业内部的低端产品,要逐步让位于承载着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的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
制鞋制衣也能成为高端产业
“意大利是奢侈品生产大国,标有‘Madein Italy(意大利制造)’的服装、皮鞋等,总能比同类产品价位高出许多。为什么?因为坚持立足传统产业又不断创新,强调将最新科技与传统工艺相融合。”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说,“国外著名的西装品牌商做一件西装,要100多道工序,采用先进技术研发舒适环保的面料,不断改革配料、辅料,做出来的东西能不好吗?这就是给我们传统制造业最大的启发。”
我国一些老字号企业已开始新的探索和尝试。如北京有家鞋业公司,把老北京文化融入产品价值中,一双布鞋卖到几百元,农民为其配套纳鞋底,也能挣到20-30元/双的手工费。上海的回力鞋借鉴进口品牌的运作模式:公司掌握设计、品牌、技术和营销网络,生产则交给质量过关、成本较低的外地制鞋厂。公司已准备在一两年内进驻徐家汇、淮海路、南京路等一线百货店。“这符合上海产业转移的方向。上海一些低端制造业的转型可以朝‘两头’延伸——朝研发和售后服务延伸,把生产制造逐步转移到外地。”全国工商联常委、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均金说。
“无论是低端产业,还是高端产业,自主创新永远是产业发展的引擎。”周汉民认为,低端制造业升级换代要把握三个市场规律:需求是可以创造的;消费群体有明确的分层;目标市场必须有商业价值。
提升附加值实现“华丽转身”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上海也把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总工艺师李斌说,市场需求将引导低端制造业优胜劣汰,自然重组。那些无法跟上产业升级浪潮的小制造企业,只能被淘汰。
实际上,在传统产业中上有很多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中国企业尚难涉足,多靠进口。这其实给低端制造业不断升级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各种低端制造业企业要想生存下来,只能加大研发力度,增加产品附加值。
李斌认为,传统行业的内涵不断演进,其低端高端之分,随着技术发展,逐步变化。以液压件行业为例,如果企业仅仅生产一些基础零部件和简单轴承,就只能徘徊于低端制造业。随着一系列自主研发和持续创新,若能掌握大型轴承、基础关键部件的生产,并慢慢摆脱进口,就能扼住该行业高端制造的龙头,完成产业调整的“华丽转身”。
在此过程中,传统低端制造业吸收的密集型劳动力,必须跟上产业转换的步伐,提高技术素养。李斌建议,加大工人职业培训力度,企业每年按比例予以固定投入。传统低端劳动力的培养和升级可以与上海创新型的终身教育相结合,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传统产业职工求学有门,让更多高素质的职校毕业生源源不断补充到制造业中。
【焦点关注】温州产业空心化迹象明显
“浙江民间资本投资仍显不足,民企户数、注册资本金增加值及净利润等都落后于江苏,发展后劲堪忧。”浙江省工商联研究室主任周冠鑫表示,浙江GDP增速连续10年下滑,区域经济存在资本、产业空心化苗头,现已引起浙江省高层关注。
在温州,产业空心化的迹象更为明显。温州烟具行业协会会长黄发静透露,温州金属打火机曾占据全国产量90%以上,企业一度有500多家,现在剩下100家左右,正常生产的只有五六十家,能够盈利的就更少了。
在不久前公布的一份“2010年温州市百强企业”名录上,有40多家制造企业涉足房地产开发,其中不乏康奈、奥康、报喜鸟等知名制造业企业。
“温州的服装企业中,80%都在做投资。有实力的自己开发房地产,小的企业就炒楼。”浙江贝贝依依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时谊说。
“虽然目前浙江尚未形成严重的产业空心化,但有许多迹象不能不引起重视。”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在资本市场,在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刺激下,温州越来越多原先以“实业为本”的民营企业家们显得躁动不安。本报记者吕剑波
【专家观点】制造业转型升级迷失方向
“我认为,产业空心化是一个中性词,任何地区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都会出现制造业转移的现象,使得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这就是所谓空心化。”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军说。
“但是,如果一个地区制造业转换速度快于该地区生产要素结构转化速度,就会出现不平衡现象,这样的空心化就不是正常的了。”陈建军接着说,“举个例子,制造业转移出去了,但是劳动力还在,就会造成结构性失业;服务业发展起来了,却发现没有服务对象,这也是不平衡的表现。”
“当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出现空心化现象,反映出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迷失了方向。”陈建军解释,“本来,制造业应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型升级,但却走向了房地产等服务行业,这种空心化迹象需引起高度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