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棉花价格的暴涨,加上春节假期,今年2月份,我国各类纺织品出口金额环比骤降超过五成,同比也有11%~20%左右的降幅。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出口下滑的同时,另一种隐忧不容忽视,那就是欧盟正在酝酿的“原产地标签”制度。如果该议案最终获批,将使我国出口欧洲的纺织品成本增加,纺织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测算显示,2011年1~2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320.6亿美元,同比增长13.56%,增速较1月份的38.58%显著放缓。记者发现,业内更多的将2月份纺织品出口下降归结于棉花价格的暴涨。
在棉价方面,国金证券分析称,棉花价格暴涨是导致2月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2010年三季度开始棉价暴涨,并导致粘胶、氨纶等其它纺织原料涨价。面对超过3万元/吨的棉价,去年11月后很多外商不敢签单,而国内企业一方面由于资金压力无法购买足够原料,另一方面出于对高棉价后市可能下跌的担忧,也不敢签单,面对创历史新高的棉价,外商和国内生产企业望棉兴叹,导致2月出口增速明显下滑。
随着供需的改善,棉价走势存在变数。据悉,因棉价2010年的飙升,2011年包括美国、中国在内的主要产棉国大幅开始增加棉花种植面积;同时,国家调控也是抑制棉价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有消息称,欧盟正在酝酿通过一项“原产地标签”制度的议案。当棉价掉头向下影响减弱后,欧盟的“原产地标签”制度给国内纺企带来的影响或更大。
据介绍,所谓的“原产地标签”存在贸易壁垒之嫌,一旦决议案正式通过,将持续挤压纺企利润,增加中国纺织品出口欧洲的难度。
福建的纺织企业一直是向欧盟出口纺织服装的主力,对此福建质监局表示,如果欧盟强制实施纺织服装原产地标识,将提高福建省纺织服装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延长在进口国口岸的通关时间,还可能因原产地标识缺失或不规范而导致出口纺织服装产品被国外通报甚至被退回。
但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专家冯雷认为,虽然“原产地标签”可能增加企业的出口难度与成本,但对于中国纺企而言,也未必是坏事。在欧盟标准的国际竞争压力面前,要求提高纺企竞争力,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中国纺企才能在国际上站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