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0年,中国的缝制设备行业强势回暖,产销在短时期内恢复到了2005年这一历史上相对较高的水平线上。行业的复苏,正如三年前的下跌,来得猝不及防。
虽然各类产品在2010年都出现了产销两旺的状况,但领跑市场的始终是“高效、节能、自动化”缝制设备。其原因是服装企业在面临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用工荒”、以及国外服装业冲击的多重压力下,既要用自动化设备吸引劳动力,也要用自动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替代劳动力以增加产能,还要用自动化设备提升产品品质以增加利润,因此对机电一体化、特种工业缝纫机的需求大幅增加,从而带动了自动化缝制机械行业的强势回暖。
2010年,结束了“十一五”发展历程,也拉开了“十二五”的大幕。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将深入建设“服装强国”。与之关联,不断进步的中国缝制机械工业也在为纺织服装行业实现强国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服装企业的全面复苏和调整,给我国缝制设备行业的发展带来信心和方向
中国缝制机械工业迈出的每一步都与下游纺织服装行业息息相关。金融危机肆虐期间,国内纺织服装行业遭受了重创,中国缝制机械工业也随之经受阵痛。但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行业和企业积极的应对,全行业在“调结构、促转型、保发展”的总体要求下,遵循“十一五”科技规划方向,以练内功的方式于困境中取得了进步。
刚刚结束的2010年,在中国缝制机械工业发展历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记录了国内缝制设备市场从“数九寒天”到“六月三伏”的强烈转变,也勾勒出缝制机械企业格局改变后的轮廓,更书写下中国缝制机械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篇章。
产销两旺,苦尽甘来
受益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回暖以及市场的强势复苏,中国缝制机械工业于2010年全面走出金融危机时的困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全年,我国缝制机械421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6亿元,比上年增长49%,增幅上涨48%,工业销售产值339亿元,比上年增长48%,增幅上涨43%。
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缝制机械产品达11.4亿美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34.23%,其中出口整机730万台,增长24.03%,出口额9.9亿美元,增长29.44%;出口零部件1.5亿美元,增长75.69%。各项指标在2009年较低基数上均获得了较高的增幅,除刺绣机外,各类整机产品出口均实现了量价齐升。
此外,缝制机械产品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出口均价有所上调。截止至2010年9月份,我国累计出口工业缝纫机215万台,比上年同期增长51.08%,出口额达5.2亿美元,增长96.32%。其中,出口自动平缝机41万台,增长60.98%,出口额达1亿美元,增长86.32%;出口其他自动缝纫机62万台,增长81.09%,出口额达1.6亿美元,增长158.17%。
谁也没有想到,市场形势从“冰冻”到“火爆”的转折是如此迅速。有业内人士估计,在2010年初,仅电脑平缝机的需求就比2009年同期至少上扬了30%。就区域而言,此前因危机而下滑的苏南、浙江、福建、广东、山东等主要缝制设备市场增幅明显,而苏北、河南、安徽等服装生产转移承接地的缝制设备销售,也正为国内缝制设备市场再添热火。
市场的强势反弹大大超过预期,业内准备严重不足。经销商在回暖之前为避免风险备货谨慎,而生产商在经济危机期间为应对困局已裁减人员并减少原材料库存。于是一方库存不足,一方又无法及时恢复产能,以致整个供应链供货紧张,产品全面告急。2010年上半年,业内生产商都在忙于赶货,经销商则苦于催货。这种情况至年中时才有所缓解,这直接导致了缝制设备市场在2010年全年呈现出了少见的“旺季更旺、淡季不淡”的局面,至年底仍有产品不能现货供应。
虽然各类产品在2010年都呈现出产销两旺的状况,但领跑市场的是“高效、节能、自动化”缝制设备。服装企业既要用自动化设备吸引劳动力,也要用自动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替代劳动力以增加产能,还要用自动化设备提升产品品质以增加利润。因此,对机电一体化、特种工业缝纫机的需求大幅增加。比如东部沿海服装生产发达地区对中高端服装设备的需求明显,而中部服装生产转移热点区域也以升级为目的,对自动化设备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国内缝制设备生产商已在机电一体化以及特种工业缝纫机领域耕耘多年,此次产销两旺之外,业内企业也享受到了收获的喜悦。面对2011年,业内企业虽然无法充分预估市场走势,但根据机电一体化缝制设备在近两年的市场表现,都对未来抱有信心与期待。
全球视野,企业向上
中国缝制机械行业整体上产销两旺,但各企业把握机遇的能力、抓住市场方面的表现各有差异。金融危机虽未带来缝制机械行业的彻底洗牌,但已改变了业内企业的格局。
国际方面,日本重机、日本兄弟等不再固守高端市场,先是在危机期间下调部分在华所售的缝纫机价格,后又加大了中国产零部件的采购比重,欲通过生产更实惠的缝纫机抢占中国中低端市场;日本兄弟则在2009年中结束了与标准股份的合作关系,后与方正电机开展生产协作,并计划在中低端产品领域寻求进一步合作。此外,日本兄弟还与日本飞马以“平缝+环缝”的优势互补方式加深合作,不仅联合参展、办展,还共享销售渠道、合作采购零部件。
高效节能的缝制设备是提升服装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关键
国内方面,困境造成国内部分企业实力削弱,比如飞跃、宝石已从业内第一阵营淡出。不过总体上,国内企业已经走出了经济危机的困境,企业经济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势。在国外企业在华经营策略的转变之下,国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让志向远大的国内企业树立起全球观念,努力提高竞争层次和竞争能力。如今,有更多的国内缝制设备企业立足全球,高瞻远瞩,重塑己身,以求发展成为新时期的强者。
借助危机重新思考发展模式与运营策略,作为国有控股企业的标准股份也在全面转型,先是吸收德国百福的技术力量,成立欧洲分公司推进高端技术研发、差异化产品的制造,并围绕用户需求在内部推行“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国企响应市场的能力,而后向全球发布新LOGO,树立起国际知名品牌缝纫机生产商的新形象。通过全方位的变革,标准股份焕发新活力,继续领跑业内。
新杰克股份有限公司则埋头实干,一鼓作气成为业内三巨头之一。公司积极开发自动化、智能化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缝制设备,是“CISMA2009优秀新产品奖”评选中获奖新产品数量最多的企业。2010年,新杰克不仅以Topcut-bullmer公司开始加快进军服装裁剪装备领域的步伐,还通过独家冠名“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2009—2013),携手下游服装行业共同建设强国之路,并且增大电脑平缝机的生产力度,凭借其零部件供应链优势,成为年度市场表现最佳的缝制设备企业。
中捷股份在2010年扭亏为盈,其上市公告披露,公司在2009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23亿元,同比增长了128.08%。其与上工申贝在资本领域的合作,合作内容涉及股权收购、互相参股、生产合作等多个方面,再揭行业资源整合、企业重组的话题,成为了2010年的轰动性行业事件之一。
除此之外,美机发展到第十年的冲刺时刻,跻身行业六强之列;方正电机的上市公告则显示,受益于市场回暖以及产品订单、销售的增长,2009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同期上升了90.82%;宁波舒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则以科技创新型企业身份立足业内,以特种工业缝纫机产品闯荡市场,依靠100%销售业绩增长率成为行业又一股上升新势力;作为裁剪设备制造商的和鹰也在积极提升科技、人才实力,深入普及自动裁剪设备,冲刺上市,踏上“二次创业”征程;而作为国产整烫设备领军企业的威士在物联网概念的引导下正努力提升服务服装产业的能力……整体上看,在市场旺盛的2010年里表现突出的企业绝非个例。
只要在危机中保持信心,走上符合经济、行业发展道路的企业,都能在经济回暖之后收获颇丰。业内企业将总结2010年的市场情况,围绕服装产业调整、升级的方向,深入调整企业经营方向和策略,坚定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推进信息化、智能化产业的建设。
科技为先,转型加速
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已促使中国缝制机械行业走向成熟。即使在经济形势超过预期复苏的2010年,全行业也保持审慎乐观的态度,理性看待各种变数。对中国缝制机械工业而言,无论近年经济形势与市场发生怎样的变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实现强国目标是基本方向。外围经济形势与市场环境的变化,是全行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和推动力。
近三年来,全行业将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粗放型向效率、质量双重可持续方向转变。在2010年,企业忙于应付旺盛的市场需求的同时,也看到了生产成本进一步上涨、劳动力缺乏的严峻现实。库存准备和产能不足造成的缺货、热销局面并不能改变中国缝制机械工业总量供过于求的状况。在机电一体化设备需求释放之后,企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向产品质量要效益。
理性的企业不再盲目扩产,而是引入先进生产装备,一方面深化技改、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弥补人力不足、提高生产效率。这两年,标准、新杰克、中捷、美机等企业都侧重进一步深化管理,创新品牌;富山、鲍麦克斯、威士、和鹰等企业则侧重加大技术投入,积极推进创新能力建设。
在国外同行受危机影响而重新布局时,国内企业欲“弯道超速”,加强自主创新意识与能力。因此全行业科技贡献率大幅提升,创新成果丰硕,伺服控制、多轴联动控制的集成控制创新更是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国产特种机电控的产业化;无油润滑、伺服直驱、激光等先进技术应用也取得明显成就。仅2009年里,全行业就产生了619项实用新型专利,创历史新高。国内企业将电控系统的应用从平缝机向包、绷缝机延伸的技术手段,更是走在了国外企业的前头。
国内企业以科技创新为铺垫,围绕服装行业在面料工艺、生产模式、劳动用工等方面的变化,已在产品结构调整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有关统计,“十一五”期间,全行业机电一体化设备所占比重由“十五”末的2%上升到了20%,电脑平缝机占平缝机总产量的比例由5%提升到了25%以上,特种工业缝纫机年产量占工业缝纫机总量的比例由3%提升到了10%以上。正由于此,中国缝制机械工业才能提供足够下游纺织服装行业所需的生产装备,为其产业升级换代做出积极努力。
正在启动的“十二五”是中国缝制机械工业加快结构调整、完成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攻坚时期。下游纺织服装产业全面复苏、调整,给行业带来了发展的信心和方向。未来五年,行业将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平稳增长、质量为先”的总方针指引下,顺应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进一步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启动“质量赶超工程”以促进行业产品整体质量提升,加快提高先进技术与信息化水平,发展低碳、绿色、先进、高效、节能的缝制机械装备制造体系,提升业内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品牌影响力。
对中国缝制机械行业而言,历经八十余年的发展,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产销相互衔接、整零相互支持、产学研协同科技攻关、不同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产业格局。从家用缝纫机到普通工业缝纫机再到机电一体化工业缝纫机,缝制机械不断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十二五”开局,全行业趁热打铁,迈入由大变强的快车道,与纺织服装行业携手,为实现强国目标而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