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22亿元,同比增长16.3%。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刺激消费政策到期让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增速放缓,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2011年消费将回归稳健,爆发式增长的可能性小。针对个税改革和保障房建设能否为消费注入新动力,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
热门商品销售“降温”
2011年一季度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17587亿元,同比增长23.0%,但与此同时,汽车、家具等住行类商品销售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温”。
其中,家具类同比增长24.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3.1个百分点;汽车类同比增长14.2%,增速回落25.6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20.5%,增速回落9.1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汽车、家具、家电等住行类商品销售的回落,主要是受车市利好政策“退出”和房地产政策紧缩的影响。其中,仅汽车和家电两类消费下滑,就可能拉低2011年社会消费增速2个百分点。
“除了家电,与房地产市场关联度较高的音像器材、建筑及装潢材料、家具类消费也因此受到影响,这四类商品消费对整个社会消费的增速贡献率约有8%。”海通证券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李明亮说。
综合来看,在汽车、家电消费增速放缓并遭遇去年高基数等因素作用下,2011年社会消费增速低于2010年基本已定。如果年内没有特别的刺激政策出台,“趋稳”将成为2011年社会消费的主基调,预计全年增速约17%,低于2010年的18.4%。
居民消费意愿“触”12年低点
居民收入历来是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相关的因素之一。自去年以来,30个省份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大部分省份的调整幅度都在10%左右,一些省市甚至达到25%以上。
然而,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增长预期下,居民更多仍然是选择将钱存在银行或投入股市。
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第一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对收入的预期仍不理想,85.8%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其中,44.2%偏好“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的变相储蓄,41.6%偏好“储蓄存款”),14.2%倾向于“更多消费”,成为自1999年调查以来的最低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类消费中,居民购车仍为主要消费热点,购车意愿为13.2%,处于调查以来较高位。其他消费意愿不旺,大额商品消费意愿与旅游意愿分别为25.7%和22.6%,各低于上年同期2.3个和0.9个百分点。
不过,居民购车意愿处于高位,并不能完全“保证”汽车消费的高增长。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汽车消费额达4496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较去年同期明显放缓。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表明,今年一季度汽车销量增速不到10%。
“加上日本地震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实质影响将出现在四五月份,也令二季度汽车市场不确定性增大。”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说。
个税改革助力消费加速跑
专家认为,由个税起征点提高带来的中低端收入人群可支配收入即购买力增加,将能有效带动大众消费市场扩容。
计划于4月20日至22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将继续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
大成基金初步分析,假设1亿人每年每人少纳税200元,便可增加200亿元的潜在购买力,相当于约50家百货店、20家大型综合超市或家电卖场的总销售收入。如果将受益行业进一步细化,则定位为大众民生消费类的百货公司、超市等受益更多。
另外,一份来自宏源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个税改革总体可能抬高居民消费支出约1320亿元,保障房建设通过提升居民消费倾向提高居民消费支出600亿元,两项累计能扩大消费支出近2000亿元,约占2010年社会消费品总额的1.3%。
诸建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保障房建设作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居民的消费预期,增强购买力,为消费增长作贡献。”
但他同时表示,由于还没有明确统计显示已经完工且可交付使用的保障房数量,因此,从目前来看,保障房建设究竟能对消费起到多少拉动效应,难以预判。
对此,李明亮也指出,考虑到具备经济适用房申购和公租房、廉租房入住申请资格的居民基本属于低收入群体,本身储蓄量少,且收入中大部分开支用于必需消费品,能对社会消费增速产生的贡献比例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