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消协委托,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实施比对试验的结果表明,国际大牌也存在质量问题。其中,服装品牌ZARA,第七次因质量问题登上“黑榜”。
ZARA——这个一度被誉为“服装行业的Dell”、“欧洲最值得研究的品牌”,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再上质量黑榜。
“这次试验从选样到出数据,都是非常严谨的,保证真实可信。”负责此次技术检测的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相关人士,讲述了此次包括ZARA在内的质量门事件始末。
一次严谨的试验
4月15日,上午10点,在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以下简称中心)办公区一进门的地方,堆放着一摞衣物,围坐在一张大办公桌前的工作人员们正忙着“抽样”。一条被剪去了“一条腿儿”的牛仔裤,正歪歪地躺在地上。
而这一天,距离《北京市消协休闲裤比较试验结果》公布已经过去了5天。
4月10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将中心的检验结果,即“57种休闲裤比较试验报告”和“休闲裤比较试验结果”挂在了官方网站上。试验数据、不合格项目、不合格程度、不合格产品等各项数据一应俱全。其中,国际服装品牌ZARA,第七次因质量问题登上“黑榜”。
“国际级的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只有两家,天津一家,上海一家。”中心副主任陈薇向新金融记者介绍。
参与此次比较试验项目的中心高级工程师唐湘涛坦言:“中心成立二十多年,与北京消协合作还是第一次,对中心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言及此次对包括ZARA在内的57种休闲裤比较试验,及与北京消协的合作契机,唐湘涛表示,一切都得从2009年说起。
唐湘涛介绍,中国出口到国外的服装必须通过严格的“标准”审核方可销售。而进入国内的很多国外品牌,是否符合中国的质量标准,却少有关注。基于此,2009年三四月份的时候,中心向北京市消协递交了一份关于中外品牌服饰比对试验策划书。在与北京市消协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后,唐湘涛和中心便开始了长达一年有余的等待。2010年6月,双方最终签订了相关“合同”。
合同中规定了本次对试验所执行的标准——依据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5296.4-1998《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及FZ/T81007-2003《单、夹服装》标准,对样品的纤维含量、甲醛含量、耐皂洗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湿摩擦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耐光色牢度、PH值、异味、禁用偶氮染料、产品标识等13项指标进行测试。
正式进行比对试验,是2010年10月。
据唐湘涛介绍,北京市消协的工作人员以消费者的身份,以随机购买的方式,从北京的各大商场购买了57个品牌的休闲裤作为本次比对试验的样品。为了保证比对试验的客观公正性,消协工作人员在购买样品的时候,仔细查看了休闲裤上的吊牌。在吊牌上标明执行了FZ/T81007-2003生产标准的,才有可能被工作人员选为“样品”。选中的“样品”会被北京市消协的工作人员按产品名称、成分、厂家、品牌等信息做一个详细的整理和记录,并一一编号,之后,这些样品才能被送到中心。
样品进入中心后,要对这些样品进行编号,然后才能进入试验室。“这个编号与北京消协的编号没有任何联系,是我们自己的工作流程。”唐湘涛解释。
执行合同(北京消协与中心签订的关于比对试验的合同)所要求的检验项目“大约需要半条裤腿儿”,根据检验项目不同,被分成若干个小块,同时进入每一个检验环节,并由专业的检验人员鉴定。
唐湘涛说,因为样品不是一次送达的,待完成所有的检验,反复核对后,所有数据出来,已经到了2011年2月份,整个过程持续了四五个月。
中心的检验数据送达北京消协后,会再次进行一番比对、核实,以便将产品的品牌、产地等部分信息补充完整。
4月10日,北京消协公布了此次比对试验检测结果。57个测试样品中,不合格产品近四成。主要表现在纤维含量不准确、色牢度、甲醛、PH值不达标等。其中,国际大牌ZARA表现“不俗”。
ZARA的一款休闲裤面料标称含棉量为75%,羊毛20%,涤纶5%,而实测含棉量为68.2%,羊毛含量10.6%,涤纶含量15.7%,除此之外还含有4.0%的腈纶和1.5%的粘纤。在“色牢度”的比较试验中,ZARA的一款休闲裤色牢度最差,耐酸汗渍、耐碱汗渍、耐湿摩擦3个项目不合格。
“这次试验从选样到出数据,都是非常严谨的,数据真实可信。我们只负责了技术部分。”唐湘涛说。
再次沉默的ZARA
据媒体公开报道,近年来ZARA已成为各地工商、质检部门不合格产品名单中的“常客”。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8月至今,ZARA至少7次陷入“质量门”。
ZARA这次和历次登上黑榜后的态度一样,依然选择了“沉默”。截至新金融记者发稿时止,ZARA上海公关部负责人彭晓婷的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ZARA是西班牙Inditex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Inditex是西班牙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三的服装零售商,旗下共有8个服装零售品牌,ZARA是其中最著名的品牌。
来自西班牙的国际大牌为何屡屡“受伤”,下面的数据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从设计理念到上架,ZARA平均只需10-15天,而大多数服装企业需要6-9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库存周转ZARA每年达到12次左右,其他运作一流的服装企业也只能达到3-4次,而国内大多数服装企业是0.8-1.2次;ZARA每年推出12000多款产品给顾客,运作一流的服装企业平均只能推出3000到4000款,而国内多数服装企业能推出上千款的寥寥无几。
“就设计而言,ZARA的基本模式是模拟甚至抄袭。正因为其极具破坏性的产业模式,势必会影响到其产品质量。”一位曾经在ZARA担任过高管的知情人士透露。
这些品牌大多将主要精力放在产品设计和品牌建设上,如果生产是外包,产品的供应链就很长,而且过程组织比较复杂,如果压价(做工)低,管控不周密,出现问题则是肯定的。“就ZARA而言,这次质量问题实际就是供应链管理问题。”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王同直言。
王同认为,中国的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是肤浅的。因追求时尚,单款产品货量就会减少,这样一来,生产加工的成本就会变高,而且时效性也开始增强,会对生产、质量控制都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