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第109届广交会第二期如期开幕。此前的4月19日,广交会第一期落下帷幕。在通胀背景下,这个素有“中国外贸晴雨表和风向标”之称的大型展会再度引发关注。
“如果成本上涨5%左右,在保证客户稳定的基础上,我们一般不提高价格。”刚从第109届广交会第一期闭展回到山东公司的杨海超说,成本上涨若高于5%,公司产品价格大约会提高3%至5%。
杨海超是济宁路得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路得威机械”)负责海外销售的负责人。杨海超告诉本报记者,这是路得威机械连续4年参加广交会。
在路得威品牌打响海外“第一枪”的时候,国内成本的攀升和人民币汇率的不稳,成了包括路得威在内的诸多外贸型企业颇感头疼的问题。
从广交会组委会获悉,与上届相比,在广交会第一期,来自新兴市场的订单增长较快,来自传统市场的订单下降,其中欧盟下降10%,美国下降3.7%。
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原材料与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参展企业审慎成交,虽然境外采购商下单踊跃,但出口企业利润不高,许多企业为了免遭损失不敢接长单,中短单占89%。
与参展第一期的机电等企业相比,参展第二期的日用消费品类、礼品类及家居装饰品类企业,对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上升更有“切肤之痛”。
不敢接长单,报价普涨
在广交会第一期上,企业收获各不相同。
一位参展商表示,春节后遭遇的“招工难”,使包括纺织、家电、机械等在内的传统制造企业不得不提价应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则使许多出口企业不敢接长期订单。
路得威机械拥有自营进出口权。杨海超说,自2008年10月第一次参加广交会以来,公司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有了些许提升。
杨海超说,近年的广交会,虽然说机械制造业的订单比较稳定,但在国内成本攀升的背景下,企业出口不得不面对被“提价”的尴尬。
“由于汇率不稳和成本上涨,企业现在利润越来越薄,尤其是金融危机后,企业对价格非常敏感。”杨海超告诉本报记者,这些因素挤压着企业的生存空间,在展会现场,有几个客户都要求按照上一批产品的价格下订单。
展会上的一些外贸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公司不让接长单,尤其是出口欧美的长单,而是要多接一些短期订单,因为企业担忧汇率兑换结算后造成损失。
部分企业甚至认为,按目前的经营环境发展下去,企业生存将受到严峻的挑战。上海市辉盈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捷强更是抛出了“只能生存,没有盈利”的悲观言论。
业内专家分析,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预期已成为出口企业议价签单最为头痛的不确定因素。
广交会第一期展出的主要是电子及家电、照明、车辆及配件、机械、五金工具、建材、化工等产品。
据广交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刘建军介绍,广交会第一期出口成交230.3亿美元,同比增长8.9%。其中对美国增长13.6%,对欧盟增长35.2%,对金砖国家增长32.4%,对东盟减少7.5%,对中东减少19.8%。
刘建军说,当前的不确定因素和成本上升制约了企业的成交量。
刘建军表示,虽然新兴市场需求进一步向好,但是参展企业还是比较审慎成交,普遍反映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考虑到美元持续贬值、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国际原材料与国内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较快、企业融资难等影响,境外采购商虽下单踊跃,但出口企业利润不高,为免遭损失不敢接长单,中短单占89%。
济南市商务局公布的数据也佐证了上述观点。一项针对参加广交会的济南企业的统计显示,受人民币汇率、产能制约和原材料涨价等因素的影响,济南参展企业新接订单多以短单为主,多数成交合同交货期在3个月以内。
在此次广交会第一期,企业涨价成为普遍现象。
杨海超介绍,全球物价上涨已成事实,仅以机械行业为例,有些产品发动机都是从日本进口,由于日本企业对价格把控比较严格,随着成本的提高,国内企业被迫涨价。
美的、格力、海尔、志高、海信等家电企业在本届广交会上已集体提价。美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美的要求所有品类整体涨价10个点,然后根据不同客户、不同品类的谈判结果决定最终出口价格。
上述统计数据显示,受燃料等上游原材料涨价的影响,85%的企业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出口报价。
抗通胀控成本“八仙过海”
一位参加广交会的人士介绍,虽然广交会数据年年“飘红”,但实际业绩越来越不如从前。
“转型”、“如何转”,成为外贸企业的口头禅。除了传统海外市场外,新兴市场成为国内企业的“淘金”地。
杨海超说,由于欧美市场经济复苏比较慢,路得威在中东、印度、南美等市场的业绩增长迅速。
广交会官方统计数据显示,“金砖国家”(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订单增长19.9%,东盟订单增长22.4%。
作为广交会的常客,奥康进出口公司物流部的人员最近几天非常忙碌:反倾销税取消后,公司首批发往欧盟的近两万双皮鞋正在装柜,还有几十万双发往欧洲的皮鞋等待发货。
奥康集团一位负责人介绍,由于欧盟正式取消对中国皮鞋征收16.5%的高额反倾销税,不少原本抛向越南、印尼、马来西亚、印度等中国周边国家的欧洲皮鞋订单,近期纷纷转向中国制鞋企业。
志高空调一位参加广交会的廖姓负责人表示:“我们尝试与专业金融机构合作,尽量把汇率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在原材料方面,我们通过与国际铜业协会、美芝等知名供应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前敲定全年合作计划。总之,我们有信心将成本控制在企业和客商都能接受的水平。”
杨海超对上述观点表示赞同。他说:“在展会现场,包括路得威在内的诸多企业,都尝试用人民币来结算。”
国内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乐百供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通货膨胀严重,中小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寻找合适的合作商或者供应商,发展工业品B2B成为有效的合作捷径。
“电子商务不能说绝对能抗通胀,但是有效缓解压力的途径。”上述人士说。
刘建军还指出,从第一期的统计数据来看,企业在转型升级、品牌效应上开始有了初步成效。参展企业普遍增强了转型升级、建设自主品牌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加大了研发投入,提升了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知名度,从而增强了议价能力。
奥康进出口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欧洲客户的皮鞋订单,必须在产品价位、风格和品牌实力3个方面都符合奥康的要求,奥康才会接单。
“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的上涨,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杨海超说,企业只能向内部管理要效益,向规模、向品牌要效益。
虽然订单比较稳定,还有一件事令杨海超十分头疼,那便是如何使“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品牌”转型,“等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成本的上涨自然能消化掉。但是,这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