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用消费品类、礼品类、家居装饰品类为主要展品的109届广交会二期昨日在琶洲展馆落下帷幕。
人气升了,欧美买家少了
二期延续了一期的高人气,展馆里人来人往,直至昨日下午撤展之时,仍有不少参展商抓紧时间在与客户进行最后的商谈。“今年来询价的人多了很多,光是派出去的名片,就比上一届多了一倍。”一名来自江苏的参展商欣喜地表示。
但与此同时,欧美客商的减少也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广交会昨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截至4月26日,本期境外采购商的进馆人数比上届广交会同期微增1.6%,但是,来自欧洲的客商却大降18.59%,来自美国的客商也减少了5.38%。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亚洲的客商却增长了8.16%。
“今年的单子是好多,但不敢接啊!”不止一家参展商感叹道,以往备受关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如今已远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外贸企业的“杀伤力”最大。
外贸企业有单不敢接
产品成本上涨了多少?记者在广交会上询问了近10家不同行业的参展企业,答案却出乎意料地一致:30%—40%之间。那今年广交会上产品的价格又涨了多少?不同企业给出的答案不尽相同,有的高达20%,有的仅3%—5%。
“我们不可能将成本全部转嫁到客户身上的,企业自身肯定要消化一部分。”来自泉州五矿(集团)公司的程栋梁介绍,虽然凭借产品质量及企业品牌,他们将产品价格一口气提了20%,但利润也一下子削薄了10%。
临沭御喜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是手工制作的纯棉工艺品,但正是“手工”与“纯棉”这两大竞争优势,令该公司受到了棉花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双重挤压。“今年的形势是最复杂的,比金融危机时期还麻烦。金融危机时是没单,大不了停工。现在是接了单,出货时要赔本;交不出货,要付违约金,赔得更厉害。”该公司负责人李森说,这届广交会上他已经拒掉了很多大单,就是担心短时间内物价上涨带来的亏本风险。
风险利润难平衡
事实上,对于上涨的成本以及因此带来的风险,企业与客户如何“分担”,考验的正是企业的“价格话语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产品技术含量高的企业,无疑就会在这场讨价还价的拉锯战中占得上风。李森也说,他们的策略就是拿产品质量说话。
尽管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欧美客户逐渐减少,但是在涨价高风险的背景下,很多企业还是选择了老客户。
“老客户的价格一般很难提上去,因为欧美采购商的供货链已经很完善,他们能够反复比较找出报价最低的那一家。反而是巴西、阿根廷等新兴市场的客户,因为选择面不广,价格接受能力比较高。但是商业信誉就明显不如欧美客户,风险比较大。”程栋梁说,这对企业来说也是考验,如何做好老客户和新客户的平衡,让风险与利润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