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蔬菜价格开始回落,但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多家机构预测: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 P I)持续走高的带领下,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 P I)同比仍将超过5%,进而导致货币政策在二季度持续偏紧。
预测
CPI涨幅或连续两月超5%
“4月CPI环比可能在-0.2%至0.2%之间,中值0%。但由于4月翘尾与上月相比下行约0.2个百分点,同比将落入5%至5 .3%的区间内,中值5.1%,较上月下行0.3个百分点。”兴业银行(29.20,-1.01,-3.34%)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说。
据推断:4月食品环比跌幅高于3月的可能性更大,将落在-1.3%至-0.7%的区间内,中值-1%。
鲁政委称,非食品环比可能较高。从季节性来看,1995年至2010年,绝大部分年份4月非食品价格均高于3月,平均约高出0.4个百分点。虽然3月非食品环比已大幅高出历史均值,但诸多因素可能促使非食品环比继续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
首先,4月7日成品油价格上调将直接推升非食品环比约0.1个百分点。其次,虽然大企业表示暂缓提价,但迫于成本压力,一些中小企业已开始提价;受地震影响较大的电子产品价格走强,中关村(7.99,0.08,1.01%)电子信息产品价格指数已连续六周走高。另外,4月加息将带动房贷利率上行,将使居住类价格上涨。据此,预计4月非食品环比约在0.4%附近。
申银万国证券预测与兴业银行类似。申银万国宏观首席分析师李慧勇说,尽管生鲜蔬菜价格回落,4月份食品价格涨幅回落,但考虑到非食品价格加速上涨趋势,预计CPI仍将上涨5.2%。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预计4月份PPI上涨7.3%,仍处于高位。二季度通胀压力不会明显低于一季度。
其它金融机构也大多预测4月C PI涨幅超过5%。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表示,由于近期蔬菜和肉类等农产品价格的回落,4月份的C PI涨幅会有所回落。但是3月份成品油批发价格的上调助推了C PI中非食品价格的上涨,初步预计4月份C PI涨幅为5%左右。中金公司预计4月C PI同比上升5.2至5.5%,接近3月份水平。国海证券认为4月CPI可能小幅回落至5.1至5.3%。
诱因
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
综合多家观点,4月C PI继续走高,主要源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甚至可能改变年初普遍预测的CPI将在6、7月份见顶回落的轨迹。
4月份以来,受困于美国政府债务问题,美元指数继续走低,创下了2008年8月以来的低点,中东局势动荡仍在持续,避险资金大量涌入大宗商品市场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已经突破110美元/桶,黄金价格创下了1507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价。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今年中国面临的物价形势很严峻。最主要的是全球通胀形势都不乐观,进而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中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打比喻说,如果说全世界的流动性是一个水池,各地的央行是水管。中国的水管3厘米粗,美国和日本的8厘米粗。“虽然中国现在把水龙头拧小了,但是美国和日本的水龙头开到最大,这个价格能不涨吗?”
海通证券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李明亮也认为,二季度通胀水平仍然会处于较高水平。而且在三季度,物价可能未必会出现之前大部分人所预期的明显回落,而是维持在高位,接近二季度的水平。
他给出三点理由: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原油价格逐步上涨会对C PI产生渐进的影响;短期的行政干预可能只是推迟了企业的涨价行为,在下半年翘尾影响减弱后,行政干预弱化,企业可能会补涨价,拉高三季度的C PI;近期货币供应不如预期紧也不利于三季度物价回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尽管主流的观点认为由于翘尾因素的影响,C PI走势是前高后低,但是估计可能会“前高后不低”。未来温和的通胀恐怕会成为长期的趋势。
影响
二季度货币政策预计持续
鉴于物价压力可能持续增加,各机构普遍认为,在二季度货币政策应该持续此前的偏紧力度。
“虽然2011年以来央行连续上调准备金率,但在中国目前以外汇占款为主的货币被动投放模式下,准备金率的调整要达到回收货币的目的,必须具有超前性和高烈度性,目前的操作力度明显不够,同时也具有明显滞后性。”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说。
李慧勇表示,增长无虞,通胀高企决定了宏观政策仍会保持偏紧的基调。这体现在:
首先,国家将会继续动用三率来稳定物价。预计二季度将再上调准备金率2次,加息1次。其次,对于政府管制价格或者政府指导价格的商品和服务包括部分虽然为市场定价但属于基本消费品的商品和服务涨价继续进行控制。此外,继续强化房地产调控政策。
“尽管紧缩政策已经初现效果,但是无论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加速上涨,还是国内屡屡见诸报端的多种商品的涨价新闻,都显示巨大的通胀压力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现在需要保持紧缩的力度而不是放松或者反复进而带来通胀进一步反弹风险。”汇丰银行宏观经济分析师孙君玮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她认为,一季度通胀和增长数据双双超出预期,表明部分对紧缩政策力度过大可能导致经济硬着陆的担心是缺乏依据的,而当前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仍然是抗通胀。尽管此前密集出台的货币紧缩政策初见成效使货币和信贷增长在年初明显放缓,尽管日本地震和大宗商品价格飙涨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政府仍然需要保持紧缩力度一心一意控通胀。
孙君玮表示,紧缩政策如果能够再持续3至4个月,经济增长进一步降温到潜在增长率之下,将有助于通胀压力在今年下半年明显回落。预期二季度再加息一次25个基点,准备金率仍然有1至2次上调可能。
展望
全年物价涨势总体可控
不过,物价压力增大并不意味着C PI涨势会失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说,上半年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有利于通货膨胀压力减轻的因素正在形成:
一是美联储近日宣布,其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将如期在今年6月30日结束。其声明中没有迹象表明将启动新一轮的定量宽松政策。这表明下半年后,由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全球流动性泛滥及其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的压力会有所减轻,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也相应有所缓解。
二是在去年下半年政府多管齐下持续有效的治理通胀政策的作用下,国内食品价格上涨开始得到有效控制,以蔬菜为代表的部分食品价格因季节性因素开始回落,这将有效减轻物价上涨压力。
三是国内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正在得到有效控制,在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狭义货币量(M 1)增速从去年年初起至今大幅回落,预计下半年由流动性推动的物价上涨压力会有明显缓解。
“考虑到翘尾因素下半年明显减弱等因素,我们仍然维持2011年CPI同比涨幅在4.5%左右,全年物价上涨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总体可控的判断。”唐建伟说。
最新的积极信号来自4月份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 I)。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称:继此前一个月之后,4月购进价格指数再现回落,回落幅度为2.1个百分点。目前该指数回落到66.2%,虽然依然较高,但较之前已经明显降低,说明国家稳定物价的一系列调控措施已经发挥作用,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势头已得到初步控制,通胀预期开始越过峰值,呈现逐渐回落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