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为了解市场行情,我们赴广州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记录如下。
出行第三期广交会的采购商数量未现减少,总体成交偏淡,市场普遍认为原料的大起大落直接影响了下游订单和出口情况。
在服装成品区域的调查交流,服装价格总体上涨,10年上涨40%左右,11年又上涨10%左右,虽然棉花价格波动大,但在服装成品里所占比例偏小,因此在服装价格上反应并不很明显,又因服装附加值比较低,加上用工成本和人民币升值影响,导致服装成品价格依然偏高,直接对订单情况造成影响。
在纺织原料面料区域的调查,总体认为纯棉纺织制品的签单销售情况最差,相对低廉的化纤混纺情况要好很多,以前外商以质量决定订单,现在以价格决定订单。加上棉花价格的不稳定,让贸易商都不敢接长期订单。作为染布厂方面则反应近阶段开工情况非常良好,有的企业甚至因为订单太多而拒接新订单。
后在家用毛纺用品的区域调查,则体现一片惨淡迹象,企业反映,做为附加值非常低廉加上棉花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在人民币升值和原料的大起大落造成今年毛纺制品利润低下,有的甚至处于亏本开工状态。
以上调查企业在库存方面除纺织厂纱线库存充足外,其余企业均是采取随用随买方案。
从广交会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原材料的大起大落是对整个行业链的致命伤害,造成很多企业有单不敢签,许多企业均以短期订单为主。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所累积下的经营成本也与日俱增,作为低附加值且没有核心技术的密集型加工企业都出现因成本上升导致下游订单断链情况,市场总体悲观担忧情绪浓厚,甚至有许多企业认为金融市场的频繁炒作导致了棉花的大幅波动,认为政府在金融调控方面有失水准。而东南亚纺织业的兴起也更让国内企业担忧,国内纺织业在低成本竞争力上已经失去优势,更多的企业将目光放在中西部的战线转移和对纺织品附加值的技术研究。
随着各种成本的增加,纺织企业的区域转移或洗牌在所难免,而下游市场的悲观情绪会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上进一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