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芳:
我想请教朱会长一个问题,也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现在我们的纺织企业谈到不能主要依赖出口市场,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包括国际贸易环境发生非常复杂的变化,我们也要做内销市场,而且国内市场现在看也是很有潜力的。现在中国政府也正在调节收入分配结构,要让农民增收,要搞城镇化,农民收入增加以后我们国内消费能力增强,但是作为国内纺织企业,特别是这些出口型的企业他们做好准备迎接内销市场了吗?出口按照对方的设计交给出口商就完了,内销可能要做一套完整的营销、推广,您认为这些出口型企业做内销市场需要做哪些工作?
朱兰芬:
不好意思,高会长问了一个我不懂的问题,这是一个服装行业的事情。我感觉到从我们纺织前几年都说要往下游发展,做了纺纱你要做织布,你要做织布就要做服装,最后可能都以失败告终,成功的不太多,因为隔行如隔山,做纺纱跟做服装市场营销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一个企业的发展,从服装往前走,我做服装我再做纺纱比较容易成功,那是肥水不外流,但从纺纱到服装来讲难度很大。
所以我感到内销跟外销来说,不是任何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市场有一个很天然的分工,中国市场这么大,劳动力需要解决的这么多,不可能只做内销国内市场不出去,而且现在国内外是一个大市场,不进则退,你不出去人家就进来,我们不是一个封闭的市场,我们是全球一体化的市场。所以我认为只要你有能力到那儿去竞争,无所谓国内、国外,因为这是不能分割的。从我们棉花来说,我们出口消耗的用棉量是很大的。如果说要真的保护棉花产量,不能说国内需要就可以了,我认为应该是一个市场,咱们就是一体化,不要再分了,你能在国内销就销,你要出去竞争就去。
观点不一定对,错了请大家原谅。
高芳:
您的观点非常非常对,我想在座的各位包括我本人非常同意您这个观点,最好的结果就是根本没有区别,内销市场、外销市场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做企业来讲,哪里有生意,只要有好的生意就可以做,当然我们期待的就是国内内销市场环境能够更加好一些,国内法制环境、政策环境更加稳定一些,包括我们朱司长刚开始提到的,比如说政策环境,我们希望政府部门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可预期的正规环境,不要让企业把主要精力用在猜政策方面,要让企业把精力用在怎么样做好市场方面。
我们嘉宾有一些问题,有一个是请教卢怀玉的。最近长江流域先旱后涝,对棉花有没有影响,影响多大?怎么看新棉的产量?请预测一下今年新棉的价格。
卢怀玉:农作物包括棉花受气侯影响是肯定的,前一段时间长江流域区域受影响大一点,但是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因为棉花周期比较长,前期受影响后期可能通过管理也许能够补救一部分。所以我觉得更多的要关注后面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不良天气,那个影响可能更大。
第二个问题,未来的棉价。太难回答,肯定是在19800元/吨之上,在我们国家最低保护价之上运行。从供需关系来讲,就是看我们的生产会不会出问题,如果我们的生产出问题,我听昨天美国的朋友介绍,美国生产上遇到一些灾害的问题,天有不测风云,中国也不敢说,2011年就不会出问题?可能更多的跟我们的气侯有关系。第二点当然还有需求的问题,后面有哪些因素会发生大的变化,包括大的经济环境因素,需求方面会不会有大的波动,都可能会影响棉价。这么多的不可知因素,现在让我说一个最后的价格我真的不好说,但是我觉得现在期货上反映的价格,从棉农角度来说,如果正常天气是可以接受的,现在大概是2.5万左右的样子,应该是能够接受的。
高芳:卢怀玉用一套卢氏太极拳的打法把这个问题给回答了。接下来一个问题是问黄总的,您认为市场后期是否还会出现缺口?也是预测今后几个月棉花市场走势的问题。
黄红雨:刚才朱会长说的好多统计数据我们也看了,不知道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我觉得看法很重要,但是做法更重要。做棉花你没有看法不可能,没有预期也不可能,现在算到底有没有缺口,是供不应求还是供需平衡,大家有预期,但是我觉得做法更重要,思行合一,想得到和做得到还差一大截。所以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去看,看对了怎么样,看错了怎么办,我觉得重要。
我自己看今年的棉花是三落两涨,从收购初期价格向下,然后一直往上涨,到去年10月中下旬开始下跌,3月份以前又一波涨势。回头来看非常清楚,实际上是棉花供应引发的,消费拉动,通胀助推。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棉花从商品属性向金融属性转化的过程,现在棉花这个状态是进入回归商品属性,金融属性淡化,商品属性强化的过程。
这个缺口到底有没有,实际上有很多的变数,棉价首先要看大的方面,就是宏观的方面,跳出棉花去看棉花很重要。至于棉花的基本面,消费目前从反馈的情况应该是有所减少,各个厂转产或者限产确实有这样的情况存在,这个缺口到底够不够,毕竟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刚才香港这位女士也说了,从她的企业来说,一个是属于扩张阶段,第二个她的销售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消费也是在变,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再一个,如果有了这种缺口,我们怎么去面对,如果没有这个缺口怎么去面对,这个更重要。
高芳:黄红雨先生的回答是不是可以总结这么几句话:“形势是变化的,缺口是相对的,主意是要您自己拿的”。
接下来有一个问题是给朱会长的,也是很多的问题。一个是能不能请您简单谈一下对今年下半年纺织形势的预测。特别是当前的这种调控政策,资金政策,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对纺织是不是一个致命伤?第二个问题是如何看待中国纺织工业向越南等周边国家转移的问题,中国纺织工业的竞争优势还能保持多久?
朱兰芬:提这个题目的人我告诉你,我姓朱,可我不是朱镕基,这个提问我感觉真的太难回答了。老实讲,就是现在的形势我都看不懂,怎么来预测下半年。我可以跟大家说,从去年9月份到今年4月份,咱们说内销应该是正常的增长,出口跟去年比是增长的,用纱量增长了6.7%左右,用棉量增长了6%,应该说整个市场需求还是在一个正常的情况下。包括今年1—4月份出口跟10年1—4月份比也是增长的。所以说国内增长是正常的增长没有下降,总的趋势应该说可以,但是大家看不懂。原来棉花价格下来的时候,我认为订单会下来,因为3月份的时候问了几个做贸易商的人,他说棉花价格太高了,所以零售商的订单不敢下,但是没有想到棉花价格一落千丈,现在出口退税五个点,为了减少风险,谁敢下订单。所以大家感觉到订单少了很多,都没有单子,我也不理解,我感到今年需求不会低于2009年,为什么没有单子?我也弄不懂。所以我感到下半年的形势真的比较难预测,但是我认为如果棉花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包括我们的出口政策比较明朗,资金我想没有办法了,银根收紧的时候我们是一刀切,所以现在中小企业的资金非常困难,那是我们的血液,如果不补充血液肯定有大量企业会非常困难,前所未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困难。所以我很难预测下半年情况会怎么样,我估计不会太好过,可能棉花价格恢复了订单会有一点,因为我们今年棉花价格是高进低出,会处在一个亏损的位置,只有等棉花价格消化完以后才能维持一个正常。所以我感到今年非常难过,而且这个难过是前所未有的。
对需求市场我还是有信心的,没有理由最终消费会下来,现在零售商是不敢下单子。我就拿出口来讲,我们2010年跟09年比,棉花每公斤涨了85美分,我说的是无税价。原料价格上游的提价到下游的流畅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为什么现在能到这个程度,实际上最后接受不了了,反馈过来才到我们棉花纺织商不敢接单子。所有的成本涨了,但是出口价格没有体现,都靠企业自我消化,消化总有一个尽头,现在什么都在涨,这个阶段比较困难,管理还是第一位,靠别人是假的,靠自己是真的。
今年很多人打电话问说为什么今年订单转移了,后来我一看我们出口的情况,实际上我们加工订单确实大量转移到越南、柬埔寨东南亚国家,大家可以明显看出来,今年1—4月份出口纺织品比例提高了,大家都来寻求更低的价位,越南加工费也就一千多块钱,所以我们大量服装订单转移出去。但是总的来讲,我们棉布出口大幅度增加,现在越南1—4月份已经进口两亿多了,3月份的时候进口一亿八,07年的时候才四千多万,现在已经到两亿二,越南跟孟加拉两个国家的进口量相当于我棉布出口量的22%。所以我感觉到随着供需成本的增加,服装加工订单的转移已经成了必然的趋势。但是现在幸运的是我们还有一个喘气的机会,我们是后道出去,服装加工面料过去了。从这来看,我感到整个产业转移还有一个时间,从纱一直到印染,跟服装转移到越南、柬埔寨跟孟加拉,还需要一段时间。没有办法,因为我们的供需成本都在增加,看看我们怎么样在产品档次、市场开发包括管理各个方面进行消化,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从加工角度,我感到我们的比较优势都是相对的,我们的产业链是相对的优势,不是绝对优势。我们成本增加的幅度确实比较快,这个风险也比较大。
我给大家解释一下,服装加工的转移实际上是一个单子,我们面料出去大幅度增加,填充了我们整个用棉量,所以为什么说1—4月份整个用棉量是增加的,就是因为我们棉布出去的数量大幅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