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市场在5月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以及央行3月期央票利率大涨的影响下继续下跌。昨日上证指数再创本轮调整新低2641点。那么,随着2700点、2661点的陆续陨落,是否意味着大盘将展开新一轮探底之旅?目前基本面、政策面和资金面,是否真的不给力?为此,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国信证券总裁助理、发展研究总部总经理何诚颖、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金融投资委员会主席、首席经济学家孙飞、新时代证券研发中心总监赵国新。
基本面:经济增速将下滑
记者:5月宏观经济数据与4月份比较,仅有投资增速是上升的,消费和出口都是下降的,对此现象你们如何看待?是否意味着我国经济进入了下行通道?
何诚颖: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只有投资增幅还在上升。从未来变化趋势看,消费将基本保持稳定;由于外围经济的复苏,出口也有望基本保持稳定,投资则相对更容易得到控制。因此,也将决定未来经济增速的核心。短期来看,去库存是经济周期的主要驱动力量,经济增速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我们在近期的一份报告已经指出,产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存都处于历史高位,今年二三季度将面临明显的去库存压力。
为了抑制“去库存”周期造成的增速放缓,以保障房建设为代表的投资启动将是最主要的替代力量。从新的数据来看,保障房开工态势还不是很明朗,未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整体开工率远低于预期,那么经济增速进入下行通道的概率将会大大提升;而如果投资增长能取代去库存压力,那么经济可望在短期下滑后保持平稳。
孙飞:1-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8%,增速比1-4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比4月份加快1.02个百分点;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9%,增速比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从环比看,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5月出口虽然同比增长19.4%,但较上月下降10.5个百分点。上面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远远超过消费和出口的增速。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没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不行的,而实现投资的增长目标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因为从资金来源角度看,主要来源于政府,特别是作为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块,基本上都是政府投入的;另外,在目前的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占了很大的比重。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4.6%。其中,住宅投资13290亿元,增长37.8%。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贡献最大。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9%,增速比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日用消费品的消费是比较稳定的,但作为消费升级换代的汽车,其销售出现了持续下降现象,这将影响消费增速的提高,再有就是人们盼望已久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议而不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出口增速的落差最大,4月我国外贸出口同比增长29.9%,创历史新高,而5月出口虽然同比增长19.4%,但较上月下降10.5个百分点。其增速低于预期,虽然与去年基数较高有关,但不能忽视出口面临内外压力加大的因素。
赵国新:5月CPI同比上涨5.5%并不一定就是高点,估计在5月CPI同比上涨5.5%的基础上,6月份将再创新高。5月份,除投资增速环比继续上升外,消费和出口都是下降的,特别是出口比4月份下降了10.5个百分点。我认为,内需的启动有待于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出口增速回落则是一种正常现象。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速减缓是肯定的,这也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
从微观层面讲,目前上市公司存货上升幅度较大,再次面临“去库存”压力。上市公司存货大幅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层面讲,过去以投资、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后,将主要以消费、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这必然使某些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还有一个原因,一些上市公司是在价格处于高位时采购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现在市场发生了变化,价格有所回落,上市公司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要么亏着卖,但这对业绩的影响明显;要么放在仓库里“睡大觉”。而不少上市公司选择了后者,免得将“潜亏”变为“明亏”。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0%,增速比1-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增速比4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这个结果就是证明。
政策面:紧缩仍是主基调
记者:央行在5月宏观经济数据公布的当天就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而至今未加息,这是为何?现在加息与否对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影响会是怎样的?
何诚颖:央行在5月宏观经济数据公布的当天就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而至今未加息。这是因为存款准备金率是当前最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外汇占款是中国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5月份的数据显示,当月新增外汇占款3764亿元,较4月份3107亿元的增量有所上升,对冲压力加大。同时,5月份CPI创下34个月新高,必须对新增流动性供应进行控制。还有就是在利率工具决策上较为复杂,对不同经济部门、不同行业的影响差异很大,需要多方面平衡之后才能做出决策。
就当前的情况而言,仍有加息的空间和必要。现在加息与否对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影响要辩证地看,比如“钱荒”的问题,就不是加息或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问题,而是体制机制问题。我们认为,结合通胀走势,适当加息,扭转当前的负利率局面,对于校正居民的财富管理行为、企业的投融资行为和维持资产价格的平稳走势都是有益的。
孙飞:5月份,CPI同比增幅仍然高达5.5%,表明通胀严重,目前还有必要加息。央行在今年以来,已经连续六次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但由于目前社会资金规模很大,仅靠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解决不了问题。加息与否,如何加息,是在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走钢丝。
存款利率上升快而贷款利率下降慢,表面上是银行减少了利差承担了成本,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去年开始的信贷紧缩政策使银行获得了贷款利率定价权,表现在贷款利率普遍上浮与中间收入的增加上,因此,这两年银行的盈利不仅没有因为紧缩而下降,从上市银行年报来看,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收益。
赵国新: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出于为地方投融资平台与大型央企减负的考虑。因为一旦加息,这些部门将成为利率上升最大的受害者。按照最粗略的估算,贷款利率上升25个基点,地方投融资平台利率成本上升3000元左右。其次,将利率维持在低位还可以间接帮助各企业、机构从债券市场进行低价融资。为了补充资本金,银行还在大规模融资,只不过除了证券市场之外,还开拓了债券市场融资平台。既想缓解负面影响抑制通胀预期,又要考虑贷款大户的承受能力,央行大多采取不对称加息措施。以今年2月9日的首次加息为例,定期存款除了一年期,其他短期和长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幅度在0.3-0.45个百分点之间,最长的五年期存款利率由4.55%上调至5%,上调0.45个百分点。而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则在0.2-0.25个百分点,其中五年以上贷款利率由6.4%上调至6.6%,仅上调0.2个百分点。
资金面:将继续偏紧格局
记者:目前市场资金面有哪些增加因素和减少因素?
何诚颖:整体来看,资金供应取决于外汇占款投放、到期票据等,而资金减少因素取决于上调准备金率、票据发行等。就资本市场而言,保险资金投资股市比例适度扩大、产业资本增持等是有利因素。但减少的因素更为显著一些,包括信贷资金增量减少、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影响A股市值的重要因素。短期来看,A股的扩容节奏并没有发生改变,尤其是深市比沪市融资规模更大,这些都是制约市场的因素。
最近国际板推出的呼声很大,这对于求关系也将产生较大影响。从最近的数据看,上市公司减持的力度相对于2010年第四季度有所回落,但依然还处在较高的水平。从公告的情况看,2011年3月份减持的力度是今年以来最大的月份,共有141家公司公告减持,减持金额为94亿元。4月份减持的家数为86家,减持的金额是98亿元。
孙飞:从资金面来看,实体经济的资金确实已经很紧张了,但对股票市场来说,不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如社保资金的入市,信托资金的入市等,资金入市关键要看市场的赚钱效应如何,像目前这样的市场情况,不仅增量资金不愿意进来,就连存量资金也出现了流失现象。如果国际板按人民币交易和结算,将会进一步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特别是可能导致国际公司加速在中国圈钱,这将使国际板变质为国际公司在中国圈钱的工具。
股权分置改革以来,A股市值将迎来全流通,4月底的数据表明,流通市值占整个市值的比例达到75%,处于历史最高水平。A股在全流通之前,市场的估值难现2007年大牛市的疯狂,估值中枢相对稳定,沪深300要超过历史的平均水平比较困难。从目前来看,减持的压力也非常大。
赵国新: 6月13日,建设银行公布了发行800亿不少于5年期人民币次级债的计划;此前的6月7日,农行发行了次级债券500亿元;5月17日,中行发行了不超过320亿人民币固息次级债。至此,三大行共发行1620亿人民币次级债。另有媒体报道,工行也计划发行250亿人民币次级债,四大行的次级债发行额度可能逼近2000亿。预计今年银行次级债净增量将达到1300亿至1500亿元,是去年净增量的3倍以上。2011年三季度的解禁压力大于四季度。
从解禁市值来看,6月和8月的解禁市值基本上都在1500亿元以上,在全年的比重都比较大。需要提示的是,中小板股票解禁压力体现在6月和8月,解禁市值超过600亿元;上证A股8月份的解禁市值则将高达1297亿元。另外,2011年12月和2012年1月市场又会迎来一波解禁高潮。总体而言,市场资金面仍是趋紧的。
大趋势:2600点面临考验
记者:在连续下跌后,市场距离底部区域究竟还有多远?投资者应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
何诚颖:从估值水平来看,目前股市已经进入历史较低水平。但估值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在2011年增速下降是确定性较高的事件,未来业绩增长前景也取决于整体经济增速何时会回升,业绩增长不确定性加大,不能用估值作为单一指标来进行判断。预计大盘存在继续下探的可能,止跌低点估计在2600点附近。当然,如果近日央行再次加息,则大盘将有望因此而提前见底。
从中期来看,2011年总体看是一个震荡市,下半年的机会预计在7-8月份出现。基于估值底(相对于2005年和2008年)的接近,对指数的底部不必过于悲观。在点位方面,全流通、减持和快速的扩容压力使市场估值中枢有所下移,沪深300的高点估值应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给予19倍市盈率,对应上证综指的运行区间在2500-3500点。近期内,保障房建设有关板块可以适当关注,因为这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点,相关公司订单和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投资者可以密切关注,逢低吸纳。
赵国新:市场高低点的判断要考虑基本面和股票的供求关系等因素。历史上沪深300滚动市盈率的平均水平为22倍;考虑到目前市场的流通市值占比处于高位,上市公司减持动机较强,全流通的压力将使整体估值中枢有所下移,这样我们把沪深300市盈率的上限合理水平定在19倍。换算成上证综指,对应的点位可以看高到3400-3500点。目前沪深300对应的市盈率在14倍,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从动态市盈率来看,2011年的利润增速可能达到15%左右,动态的估值水平为12.2倍左右。我们预计,沪深300的市盈率中枢在12-19倍之间,历史的最低水平在10-11倍之间,但低于11倍市盈率的时间很短。不过,另一方面,境外资金抛弃中国概念股对A股市场带来压力,大盘在2600点还不能说已经“见底”了。
从货币政策来看,原来预期的政策“拐点”的出现时间,由于目前猪肉价格上涨过猛,对CPI的影响很大而推后。目前市场投资信心不足,已经有部分私募机构清盘。市场没有系统性机会,只有一些短暂的交易性机会,这对一般中小投资者来说,很难把握。从中长期角度出发,不妨关注行业并购重组的机会。因为目前政策方面很政策,同时,涉及的行业很多,如军工、航天等。
孙飞:下半年A股市场的基调应该是探底回升。在假设整个A股一定的盈利增长和市盈率的假设条件下,对整个A股的波动区间进行估计,3300点大概是盈利增长20%。所以,如果2011年可以实现20%的增长,上证指数大概可以见到3000点。2011年下半年A股市场依然将维持箱体波动,但是由于目前的点位接近箱体的底部,市场重心会上移,因此我们对后市持相对乐观的看法。
操作上,建议投资者基于以下三个方面寻找投资机会:一是寻找能够转嫁成本的行业,主要体现为成本上升,而毛利不受影响的行业。二是受到供给冲击,但是需求不受影响的行业。三是“低估值+需求不受影响”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