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如果一个普通中国人穿着从商店里买来的的确良衬衣,咔叽布裤子,那他一定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因为那是一个大多数人扯布找裁缝做新衣都很奢侈的年代。
30年后的今天,如果谁有专门的裁缝量体裁衣,那他一定又很惹人注目,因为这是以工业化成品为主导的消费时代,大多数人习惯于按身材尺寸购买成品。
今天裁剪的衣服和往日不可同日而语,今天的裁缝也和昔日有很大不同。它们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定制”。当然,定制的内容不局限于服装,还有定制珠宝、手表、家居,定制钢琴、小提琴,甚至还有汽车、游艇、私人飞机等等。这是一种比奢侈品还要昂贵的服务。它瞄准的是最高端的消费群体,并不断被赋予 “理念超前、品位卓越”等内涵。用更直白的话说,就是让先富起来的有钱人舍得花钱买与众不同。
这些人中有演艺明星,有大家名媛,有商界精英。所以有人很极端地说,不要相信那些给国内二三线品牌做广告的明星,会真使用他们代言的衣服、化妆品、手表。他们享受的是“定制服务”,也就是比你千辛万苦淘到的名牌限量版产品还要高级的一种。
当然,把这种差别做到极致的还是西方的奢侈品品牌,也是他们想出了这种把极端有钱人和普通有钱人区分开的办法。法国“奢华品”专家达尼埃尔•阿勒斯将奢华品分为三种层次:难以获得的高级定制奢华品,中间等级的奢华品,容易接受的奢华品。它们既有共性,也有不可取代的个性。
当腰包鼓起来的中国人开始大张旗鼓地购买原本卖给少数人的产品和服务时,当一个普通白领都背着用积攒下的一两个月工资购买的名牌包包挤地铁时,这些奢侈品商家一面为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而鼓舞,一面又面临让自己招牌不掉价的新问题。于是,奢华“定制”在中国不断走俏。
首届北京(私人)定制产品暨设计博览会将于9月在京举办。这预示着中国不断增加的高端消费群体已经让定制成为一种产业形态和消费模式。虽然它看上去离普通人很远,但无疑给了人们一个浏览奢华的窗口。
其实,就是在工业化生产没有大规模普及的年代,为大家小姐登门服务的高级裁缝也与为普通百姓过年添件衣裳的小师傅的工作截然不同。这中间隔着物质财富的差距,也隔着社会阶层的鸿沟。
意大利纺织业大亨莱昂德罗•高迪瑞曾说,无论何种高级定制奢华品,最终要回馈于生活才有意义,而我想与人们分享的是健康的高端定制生活。如果消费奢华品仅限于炫耀,那其实是一种缺乏文化底蕴的表现。
在中国正致力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时候,定制卷土重来,让人们看到的不仅是财富,是商机,还有创意产业的起步,高技术附加型经济模式的转型,更有生活品质的更高追求。
但愿新一轮定制不要沦为炫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