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企业对资本市场应持何种态度?何时融资较为适宜?融资渠道除了上市还包括哪些?融资中有哪些细节问题值得注意?……本版自本期起开设“资本观察”专栏,每两周一期,进行资本市场观察,求解实际问题。
该是个了解资本市场的时代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人均GDP已经达到3000美元。除了应付生存之外,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在为剩余财富的积累和保值倾尽心力。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不断通过剩余资本的投入和新的产出维持增值的过程,而资本市场正是这个资源调配的场所。从经济本身的规律讲,供求关系是个基本原理,只不过因为各种因素的干预,最终影响到我们生活和企业经营的表象不同。
每一步的选择都注定了最终的方向。时间是不可逆的,由不得人后悔,企业需要与时俱进,要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谓时代的步伐,也就是国家和经济按照一定发展规律不断的变化。
人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不同年纪的生理特征不同,如果能按照自然规律解决好当期的问题。企业也一样,自身要经历初创、发展、成熟和衰退的过程。同时宏观经济的繁荣、衰退和复苏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很大影响。不同的成长阶段和发展的宏观环境,决定了具有何种竞争优势的企业会脱颖而出或基业长青。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来看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史,其实一目了然。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政策法规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所以企业创富的过程简单些看是一个经由胆大、勤劳吃苦投机到需要有头脑和专业思想技术的一个转变。
上世纪80年代的“万元户”,胆大就好,敢于用资本主义方式去赚钱就有机会“暴富”;90年代的“暴发户”,除了不断勤劳积累的,要同时具备有投机的头脑,才能在政策的边缘看准商机取得超常收益;而到了2000年左右,能迅速制造财富的,一类是新兴的科技人才,大都是在国内名校毕业,有西方学习和从业经验,懂得借西方之力,无论是技术、商业概念还是资本。第二类是前期经过资本积累能及时纠正方向,没有倒下的,走向了稳定发展的道路或上市成功的。
生于何种时代是不可选的,但时代的烙印是无法磨灭的。30年放到一个国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并不长,但中国是在国外经济制度成熟的宏观情况下实现开放的,因此产业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过程显得突兀了些。
创建于这个时代的企业,在获取机会快速积累财富的同时,企业家也难以从不断被动转型的煎熬中解脱。
国内外环境的快速变化不断刷新对企业竞争能力的要求,过去成功的经验和模式有时完全不可再用,甚至可能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负累。民营企业大多以信任为纽带创业发展,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的复杂程度加深,如果不能建立制度为主导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企业管理会越来越难,因此光鲜企业的陨落时有耳闻。
因此,与时俱进,对宏观环境的洞察能力和小心谨慎,用心经营的态度将永远不过时。企业何时创建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偶然性的,但如何实现持续发展则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企业能否根据其发展所处时代的特点调整战略,是企业能否实现基业长青的关键要素之一。所以,在这个纷扰的时代,企业家们要学会保持自己的竞争力,以持续经营为目标,让企业走向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