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 公告通知 | 配额查询 | 招标专栏 | 配额行情 | 清关情况 | 配额快讯 | 配额分析 | 配额调剂 | 签证情况
 你现在的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呼唤基本的市场规律——纺织强国梦:原料质量,比紧缺更严重的难题

发表时间:2011年08月09日    作者:陆慕寒

  日前,中国乳业针对牛奶标准的讨论再一次引发了公众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一些专家批评新标准为“全球最差”,“用垃圾原料只能生产出垃圾产品”。不要以为只有中国乳业遭遇了原料标准的困惑,素以“传统的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之称的中国纺织工业,多年来一直在遭受着天然纤维的品质日益下降的困扰而至今仍看不到曙光。正如生乳国家新标准引发了公众对中国乳制品的又一次信任危机,长期以来只重视产量,忽视甚至蔑视质量的农业产业政策,让中国纺织工业的强国之梦及现实的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的转型之路变得艰难,且前途渺茫。

  棉花,因“转基因”而废止有用检验标准

  棉花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因为棉花品质问题而造成纺织品质量下降的案例,在新中国纺织发展史上不乏先例。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业科技人员研究的新品种“鲁棉1号”因为产量高、生长期短及抗倒伏而被农业部大面积推广,但由于该品种的纤维直径粗、成熟度低、强度低而被纺织企业所诟病,最后停止了推广工作。

  现在纺织工业面临的情况比推广“鲁棉1号”时更为糟糕。我国农业系统在上世纪末考察跟踪美国的转基因抗虫棉,并于2003年在全国推广栽种,到2006年,全国推广国产的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面积已达85%左右,于是标志中国棉花品质的重要指标——单纤维中段复圆直径增大10%以上,纤度增粗,成熟度下降,强度下降。

  美国从上世纪中叶开始研发转基因抗虫棉,1981年获得成功,1992年在全国推广,从这一年开始,美国棉花纤维的中段复圆外直径变粗,导致双压缩气流仪测量棉纤维线密度、成熟度比的技术失效而影响“马克隆”值的概念大变,美国因此废止了相应标准,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在21世纪重复了美国的历史。

  纺织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对此评论说,纤维在纺成纱线时对截面的纤维根数是有要求的,纤维越细,可纺支数越高,反之亦然。尽管纺织加工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就目前国产棉花的真实品质来说,绝大部分只能生产中低档产品。

  特色原料,质量大幅下降无一例外

  桑蚕丝、羊绒和苎麻,都是我国生产量占世界总量70%以上,稳居垄断地位的高级纺织原料,近年来原料品质下降的程度也可谓触目惊心。

  据姚穆院士提供的资料,近10年来,我国蚕茧的茧层率(即100公斤鲜蚕茧制成厂丝的比率)从38%下降到目前的25%。原因是,在我国农业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下,鲜蚕茧中的蚕蛹日益变大而茧却日益变薄。在单个蚕茧重量增加,即蚕茧产量迅速提高的背后,是中国丝绸原料成本的迅速提高和丝绸品质的急速降低。

  一位在丝绸业任职多年的领导对记者说,现在就是走遍全国去找,我们已经无法找到曾经在第一届世博会得到金奖那样品质的“湖丝”原料了。想要让丝绸原料质量恢复到上世纪50年代的水平,那就意味着很多东西要推倒重来。

  中国羊绒业的排头兵企业鄂尔多斯在多年前推出了自己的顶级品牌——“1436”,它的含义是指使用的是平均直径14微米,长度在36毫米以上的优质山羊绒所制成的羊绒产品。但是最近几年,“1436”品牌受到原料质量的极大制约而无法满足国内外高端市场的需求。

  “过去,我们每年对收购的羊绒原料进行精挑细选后,可以获得30多吨1436原料,但是现在不行了,2010年,我们反复挑选,最后只得到1.7吨1436的原料。”鄂尔多斯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原因何在?姚穆院士揭秘说,目前国内检测的138家绒山羊种羊场,其中137家的种公羊源于辽宁省盖县培育的“新品种”。这些种公羊恰恰是高产劣质的典型,它把山羊的产绒量提高了几倍,从每只山羊年产绒150克提升到500克以上,最高可达900克以上,而羊绒纤维的平均直径却增粗了12%以上。

  在澳大利亚羊毛局培育出16微米及以下超细羊毛并卖出天价时,我国特有的更高端的羊绒原料却从平均直径16.5微米增至18微米,出现羊绒纤维直径大于羊毛的怪事。另外,在质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总产量却并没有明显的增长。

  苎麻被称为“中国草”,在上世纪80年代,苎麻年产量达到200万吨。随着苎麻主产区盲目追求产量,选用品种不当,加上滥用化肥及品种退化,使纤维品质每况愈下。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很难找到平均支数在2500公支以上的苎麻纤维,一般苎麻纤维的平均支数仅为1200公支。无奈之下,国内知名苎麻企业纷纷自己建立种植基地。尽管如此,种植基地的苎麻品种平均支数也只有1800公支~2400公支,而记者上世纪80年代在湖北省参加国土资源调查时,湖北恩施地区的一些优良品种的单纤维支数高达2800公支以上,个别品种的纤度甚至超过3000公支。高支苎麻纤维的精干麻可纺性能可以与棉花媲美,而服用性能全面优于棉花,但是这些品种的亩产都比较低。

  现在这样的优良品种已经很难找到,苎麻纤维品种质量下降的直接后果是,在7年间,中国苎麻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量直线下降了40%,因为1500公支以下苎麻纤维制成的产品,其穿着时的刺痒感是很难回避的。

  出路何在?加工业呼唤基本的市场规律

  优质优价应该是市场经济的铁律,为什么国产天然纤维可以质量不断下降而价格却节节攀升?

  有人将国产天然纤维品质下降归结为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的紧缺时代向市场经济的过剩时代变迁中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即经济学上在流通领域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也有人将其归结为中国纺织工业的超常规发展,毕竟在短短的十多年里,中国纺织的纤维加工能力从每年几百万吨猛增到目前的4000万吨以上;还有人将其归结为纺织原料供应链上的条块分割,棉花流通领域的垄断,只重产量忽视质量的农业政策导向等等,所有的原因都有足够的事实支持。

  停滞不前的全球经济将削弱中国纺织品未来几年的出口增长,没有出口支持,投资导向型增长就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中国纺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一方面要加快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的转轨变型,但是回头一看,却发现纺织原料的安全问题,除了数量的短缺还有质量上巨大的“黑洞”在等着我们。

  面对国产天然纤维的市场乱象,“提高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建设纺织强国”可能只是一种梦想。

  备受争议的生乳国家标准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但是这种争议却引发了各个乳业集团纷纷制定细分的按质定价收购标准。而纺织工业面对国产天然纤维品质的严峻现实,除了提供充分证据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关注和干涉外,也需要积极行动,按照行业战略规划的要求,建立充分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原料供应体系,否则难免“用垃圾原料只能生产出垃圾产品”的结局。


警惕化纤扩能的“高铁速度”2011年08月09日 08:46   来源:中国纺织报   李娟   “7.23”高铁事故一石激起千层浪,尤其引发了各界对于单一追求高增长速度的热议。事实上,化纤行业近年来同样面临产能过快增长的困局。

  近段时间,记者在走访一些化纤企业时发现,几乎家家都有正在或准备新上的项目,少则十万吨,多则几十万吨。相关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现象,据行业内某机构统计,上半年涤纶长丝行业有包括萧山荣盛20万吨(纯切片)、吴江新民20万吨、江苏恒力20万吨(盛泽)等共计162万吨新增产能。截至6月底,中国涤纶长丝产能为2240.5万吨。

  化纤行业扩能的步伐并未就此停止。仍然引用该机构的数据,下半年涤纶长丝市场仍有多套装置计划投产,如绍兴亿丰20万吨、福建锦兴30万吨、绍兴古纤道20万吨等。而前期投产的部分企业将开始增配后道纺丝线或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增配纺丝线。从扩产品种分析,尤其是DTY产品短期内供应量增速过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多家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德国巴马格、日本TMT的关键设备交货期目前仍然排到2014年以后。或许正是受卷绕头等关键部件的限制,涤纶产能的扩张速度才不致于完全失控。

  在化纤各大品种中,涤纶的扩能趋势绝不是个例。受去年纺织化纤行业十年不遇的火爆行情的刺激,“搞化纤赚钱”成为很多人的共识。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企业加快新上项目,一些业外人士也开始跨界操作,希望在化纤市场分得一杯羹。随着高棉价时代的到来,涤纶、粘胶纤维等与之具有替代关系的品种再次得到人们重视,化纤行业的美好前景似乎触手可及。因此,我们能够看到,粘胶纤维、氨纶、锦纶等品种,近几年也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扩能热潮。

  当然,在多家企业的扩能行为中,一定有站在行业未来趋势的高度,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最终决定扩能的。这其中包括一些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一些企业希望进一步扩大规模化效应的优势,一些企业确实瞄准了未来潜在的商机……他们通过扩能进行资源整合,以降低成本、保障品质、提升品牌效应。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们提倡,因为它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平稳运行有益无害。

  鉴于前期部分企业的新项目投产后,产品出现长期滞销,只能以激烈“价格战”方式维持销量这一问题,笔者问过不少企业,问他们是否有类似的担心?是否在扩产之前对产品面向的细分市场进行过详细调研分析?企业的回答几乎一致:“我们新增的是差异化的产品、附加值高,不用愁需求。”笔者再问,是否担心市场整体容量问题导致竞争加剧,最终会有企业倒下?企业的答案还是一样:“很有可能,但倒下的肯定不是我。”

  但值得警惕的正是这里!根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从总量上看,目前化纤扩能的速度仍然大于下游需求增长的速度,总量相对过剩的趋势明显;而新建项目也多具有趋同性,虽然各家都说是差异化产品,但大量同质化的差异化产品,也会变成大路货。

  另一些企业对于扩能表示无奈,“照目前的势头,你不上别人也要上,一家企业也根本不可能左右整个行业的行为。”在他们看来,后上的产能在技术装备方面具有后发优势,会对企业形成威胁。与其如此,企业还不如顺势而动。

  笔者认为,部分企业不考虑长远发展,仅从眼前利益出发迅速扩能的短视行为,既是对企业利益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行业资源的极大浪费。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民营企业逐渐在化纤资本格局中占据多半比例,目前已达到70%以上。民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资本充足的时候可以快速书写大手笔,但风险在于,一个“赌注”下错可能会瞬间输得精光。

  还有一些人士谈到,化纤行业发展到今天,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除了淘汰落后置换掉的那部分旧的产能,其他产能不会轻易消亡。因此,即使遇到不景气周期,也只会是企业易主,产能从A企业又兼并到B企业,华联三鑫、纵横集团等就是很好的例证。这话颇有几分道理,但单个企业并不会因此使扩能风险有所降低,整个行业的容量也必然存在上限。

  记得“7.23”高铁事故后有分析人士说过一句话:“不相信真相比掩盖真相更为可怕”。他指的是在前期处理事故出现系列问题后,公众对于官方公布的调查结果屡次质疑,即使目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介入调查,但已经形成的信任危机可能导致真相不再被人相信。这足以让业界警醒!纺织化纤行业内不是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比如对于概念的过度炒作,已经让消费者对新型纤维敬而远之;对生产管理的“差不多”态度,让国外企业再三质疑……因此,请停下急速扩能的步伐,多想想企业的未来道路,多提升眼前的基础管理水平。


 

稿件来源:纺织中国在线/中国纺织报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作者  
·陆慕寒:加息能否抑制纺织业原材料快速上涨有待观察[2011-07-20] 
·陆慕寒:一夜间冒出的“高仿棉”只会令新产品开发陷信用危机[2011-07-18] 
·通胀不利影响日益显现 两大利空逼迫纺企加速调整[2011-06-16] 
·高成本时代:纺服业被动应对,还是积极变革?[2011-06-15] 
·陆慕寒:纺服印染业必须重新审视习惯使用中各种“科技手段”[2011-05-30] 
·陆慕寒:标准化家纺产品如何打通网络销售是难回避的问题[2011-05-06] 


相关资讯  
·全球最大纺织品集散地“中国轻纺城”门可罗雀 出口成交量锐减两三成[2012-07-08] 
·生存空间渐萎缩——服装业:订单零碎化下转型升级[2012-05-16] 
·生存空间渐萎缩——服装加工业:订单零碎化下转型升级[2012-05-10] 
·新兴市场抢单艰难——转型中的纺服业:内销市场能否成救命稻草[2012-04-06] 
·品牌之梦的起跑线——服装标准化:关键核心技术还不多[2012-03-27] 
·资金周转陷困局——融资难:压倒服企的最后一根稻草?[2012-03-27] 
相关出处  
·销售依然火暴 利润未见增长——针织机业:价格战下利润不断缩水[2011-08-08] 
·销售增加 利润持平——经编机业:内需市场刚性需求增大[2011-08-08] 
·销售优势仍在 利润基本持平——针织设备:未来力扩海外市场占有率[2011-08-08] 
·销售差强人意 价格大幅下跌——丝光机:下半年市场并非没有转机[2011-08-08] 
·市场需求平稳 恶性竞争加剧——圆网印花机:上半年市场竞争力普遍增强[2011-08-08] 
·总体需求趋缓 利润有所下滑——印染设备:上半年订单明显减少[2011-08-08] 
 
·纺织品HS代码
·输欧盟纺配类别对照表
·输美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输欧盟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配.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织品首.
·06纺配招标公告公布 樊敏.
· 眼光放在本土上——奥特莱斯.
·商务部关于07年度输欧(美)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