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一季度时探讨了在数据门槛提升的作用下,统计范畴内的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规模体量、效益水平等指标均迈上一个新台阶,但更多的问题或许会被掩盖起来。步入二季度,“趋缓”的事实恰恰说明了行业面临的压力正在加大。
在内销市场持续好转、出口增长较快、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应用水平继续提升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纺织行业在2011年一季度亮出了“开局繁荣”的第一单。但是宏观经济环境险象环生、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全球经济滞涨风险加大、新兴经济体遭遇输入性通胀、国内不断收紧货币资金链条、原料价格大幅波动以及市场需求疲软等各类压力要素综合加码,使行业在上半年的运行质量正围绕着“趋缓”关键词展开。主要的产销、出口、利润等指标均有增速回落的表现。
据统计指标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5022亿元,同比增长30%;全行业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额1117亿美元,同比增长26%;1~5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977亿元,同比增长43%。几项主要运行指标均显示了今年上半年行业运行处于良好区间。
但现实的感受远没有数据表现得乐观。若连续对比并进行结构分解,产业链的价格传导、资金压力、出口市场订单流失等问题均凸显出来。在各方力量的综合博弈下,行业运行压力未减,尤其是中小企业困境亟待关注。
以格局变化较为显著的出口为例,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还基本处于增速较快的区间范围,可订单流失却是外贸企业的真实反映。围绕着“是缩水还是增长”的出口真相之争,人们关注的不同角度——“金额增长还是数量增长”成为关键所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在脱离配额束缚后一直保持的“出口数量对出口增长贡献较大”的局面在步入2011年以来有所调整。
而汇率之于外销的影响也十分明显。举例来说,若某外贸企业某订单销售额为1000万美元, 2011年1月1日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为6.62,1000万美元能兑换人民币6620万元;按4月29日的新汇率1美元兑人民币6.499元来计算,1000万美元能兑换人民币6499万元,短短3个月时间,其换汇收入就相差了121万元。这无疑使得外贸企业对大单、长单表现得非常谨慎。
汇率因素尚且如此,上半年具有明显“分水岭效应”的原料价格无常波动给企业造成的心理预期影响就更加无法回避,以至于需求在风险面前变得略显脆弱。
至于业内疯传不止却始终得不到证实的下调出口退税率传闻,似乎也可以理解为对外贸出口价值格局的真实担忧。需要厘清的是,在政策因素“限制多于鼓励”的错觉中,上半年宏观产业政策的诸多积极调整实际上仍在为行业稳定提升、结构升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