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竞争力并未由于最近几年单位劳动力成本的迅速上升而受到削弱,特别是在传统的轻工贸易领域,即使在有低成本的邻国竞争下,中国仍保持很强的比较优势。这主要是由于产品升级和生产率的提高部分抵消了成本提高的压力。
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国在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板块的比较优势有所增加。与韩国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区域经济体的贸易关系主要是通过垂直的产业链而互补,而非直接竞争。
近年的经历为国内通过产业升级和调整而保持自己竞争力的能力提供了有力依据。
客户常常问到,在国内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中国是否能够保持自己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力。人们通常认为中国的竞争优势大部分来源于中国庞大的劳动力供应和低劳动力成本,而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将开始为中国出口划上句号。出口企业要么为了保持价格稳定和维持市场份额而压缩利润率,要么将增加的成本传导到销售价格上,而逐渐失去市场份额。
的确,仅从劳动力价格的指标衡量,中国的竞争力在减弱。2004年至2009年间,按每单位产值美元计算的单位劳动力成本(ULC,)上升了50%,显著高于上一个五年期间12%的增速。相比其他国家,越南和泰国等其他低成本生产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也出现上升,台湾和韩国则出现下降。而 印度、印尼和斯里兰卡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则大大低于中国。
亚洲经济体单位劳动力成本
但从总体而言中国出口贸易失去竞争力的情况并未出现。实际上,虽然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占全球市场份额亦快速增加(从2005年的7%上升到2010年的11%)。资本密集型产业出口的上升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机电和交通运输目前已经成为最大的出口种类,占中国总出口的53%,而2001年时仅39%(图2)。在这些领域,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影响相对较小。
中国出口结构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产业(纺织和服装、鞋、皮革制品和家具等)方面也并未失去优势。过去五年是人民币持续升值,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的一个时期。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率低,在全球市场的定价能力相对较弱, 常常被认为是对汇率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承受力最弱的行业。然而,过去五年间中国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从2005的22%上升至近三分之一。在轻工产业中国出口份额和多元化程度仍远胜其他地区竞争对手(图3)。虽然成本不断上升,相关产业的利润率一直坚挺(图4)。图5 的显性比较优势 (RCA) 指数 显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仍然非常强大—— 在经历本世纪前五年的轻微放缓后,在过去五年中已经在很高的范围内站稳脚跟(指数超过2.5就表示比较优势非常强)。机电和交通运输板块的RCA虽然已进入现行比较竞争优势的范围,但仍相对低。
服装出口的市场份额和产品多元化程度
中国轻工业的利润率
中国出口的显性比较优势
为何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并未影响中国轻工业产品的主导的地位?我们的解释有三。一是产品升级,向价值链的高端移动。面对来自低成本国家的竞争,产品结构向对机械和技术要求更高的产品转移(例如,针织衬衫取代非针织衫)。越南、孟加拉国和印尼等低成本国家虽然在纺织品和服装产业的专业化程度不断上升,但其精密程度和单位价值一般要低于中国和世界平均水平。
二是近年来快速的市场扩张促进了生产率提升。随着市场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厂商们可以通过降低每单位的固定成本来消化不断上升的边际成本,而无需提高价格或压缩利润。2005年至2010年期间,得益于强劲的出口以及(尤其是2008年以来)国内需求的增长,平均每年的销售增长率高达24%。这种快速增长非常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率。
三是厂商可如最近几个月那样将部分成本压力转移到售价当中(参见中国观察 | 中国制造日益昂贵)。强大的市场份额加上升级的产品结构,使中国生产企业至少在短期内有一定的定价能力。
在竞争链的另一端,是韩国、日本和台湾等高科技邻居。中国和这些出口国/地区的贸易关系主要是通过垂直的产业链而互补,而非直接竞争。比较韩国和中国在机电和交通运输板块的比较优势,RCA指数说明韩国的优势已经转向高科技和交通运输板块(尤其是造船),而在机电板块的优势正在下降(图6)。与次相反,中国在机电板块的优势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是尚未在高科技板块和交通运输板块显出很强的比较优势(图7)。因此,与韩国相比,中国仍然擅长的是相对低端的产品。
韩国资本密集型产业的RCA指数
中国资本密集型产业的RCA指数
中国在未来几年是否将保持自己的竞争力,还是中国制造时代的终结行将开始?经验表明,中国有能力通过资本投入和产品升级来应对不断上升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快速扩大的国内市场亦给企业通过规模提高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提供了空间。
如果出口企业像最近几个月一样继续提高价格,市场份额是否会受到影响?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争对手。如图1和图3所示,在轻工业出口方面,地区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较低,产品的多元化程度也远远低于中国。越南和孟加拉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在上升;其中越南相对于中国的成本优势在考虑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后相对微弱。与此相反,单位劳动力成本低是印度和印尼的优势;而对于印尼,服装等轻工业出口结构的多元化程度相对较高,也是另一个利好。但是,体制性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制约因素仍然是这些国家的主要挑战。将现在称为拐点可能为时尚早。(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崔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