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济面临“多事之秋”的背景下,8月份中国的外贸数据喜忧参半。
海关总署9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进出口双双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但在季节性调整的基础上却有着巨大差异——8月出口环比只增长了3.3%,而进口的环比也仅有1.5%的增长。通常每年8月份是一个出口强劲的月份,加上今年以来进口和出口均呈现的“价升量减”趋势依然在8月延续,因此这样的外贸数据实则堪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商务部前副部长魏建国表示,今年整体贸易形势不容乐观,出口会进一步降低。
他的判断与商务部不谋而合。在第110届广交会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对外贸形势作出预判:外需不振、成本集中上升、国际竞争加剧等多重压力下,今年中国外贸增速比去年略有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进口关税下调带来的“蝴蝶效应”也开始逐渐显现。8月我国贸易顺差为177.5亿美元,远低于7月的315亿美元。进口增长、顺差下降说明商务部之前一系列促进口政策效果明显,但也让市场更加期待,扩进口举措的最后一只“靴子”——减税细则到底何时落地?
“要继续加大进口的力度,我建议进口降税的政策要尽快出台。商务部与其他几个部门正在研究,我也希望能够尽快出台。”魏建国如是表示。
“量减价升”外贸真相
“真实的外贸情况就是不好。订单依然存在,但是企业却不敢接单。”山东棉纺出口集团业务部经理张建英近日对记者确认。
显然,8月份的出口高增速并未给企业带来应有的笑容。
据悉,由于中国主要节假日往往以农历计算,公历旬度和月度之间节假日和周末分布很不均匀,进出口量波动较大,直接进行环比和同比容易形成增长速度的大起大落。为了消除这种波动,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我国外贸进出口变化情况,海关一般会在数据公布后,再采用季节调整方法来修正进出口增长速度。
而经过修订后的8月份出口环比只增长了3.3%,进口仅有1.5%的增长。
此外,今年以来中国出口“价升量减”特点明显,8月份更为突出。据商务部外贸司司长王受文介绍,上半年我国出口平均价格上涨10.2%,价格涨幅比去年同期高10.7个百分点;出口数量增长12.5%,增幅比去年同期低23.4个百分点,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出口价格提高主要源于成本上涨,从事低端加工的企业今年经营格外困难。
“对于很多工厂来说,现在不是有没有订单的问题,而是订单能不能接的问题。”亚哲国际电子集团运营总监尹志强表示,企业之所以不敢接单,是由于对内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不断攀升,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对外又不能随便加价,再加上人民币持续升值,使得本来利润就不高的订单变得无利可图甚至亏本。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晋斌也表示,“价升量减”可能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由于中国产品主要还是靠成本优势,一旦成本不断上升,那么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就会下降。
顺差收窄为政策减压
这是中国月度贸易顺差6个月以来首次收缩。
继中国7月贸易顺差意外扩至30个月高点之后,8月贸易顺差大幅回落,这显示了中国“扩进口、稳出口、降顺差”的外贸政策正持续发挥效力。
从7月1日起,我国大幅下调了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进口关税,其中柴油、航空煤油将以零关税进口,此外还同时调低了混纺布、亚麻纱线等纺织原料,锌锭、镍废料等有色金属原料的进口关税,共涉及33个税目商品,以能源、原材料为主,这也是在今年初对60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进口暂定关税之后又一次力度较大的降税措施。这一举措有力推动了我国相关产品的进口数量。根据海关总署数据,8月我国进口原油2104万吨,比6月的1970万吨增加134万吨;重要工业用金属的进口也很旺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称:“外贸数据基本符合预期,顺差缩减对内有助减少外汇占款压力,对外可以舒缓人民币升值压力。而进口的大幅增加对抑制国内通胀也有正面作用,可以缓解宏观调控的压力。”
扩进口会议召开无期
与商务部“扩进口、稳出口、降顺差”政策导向相悖,全国扩大进口工作会议似乎越行越远。
“最后很可能就不开了。”消息人士透露。
从今年3月份开始,扩进口会议就一再推迟,按照此前的说法,这个全国扩大进口工作会议上,减税等实质性推动进口扩大的细则将会正式出台。
然而,虽然会议没有召开,但是促进口的一些政策却已经陆续出台。
从国务院明确提出“进口与出口并重”开始,商务部开始着手推动进口便利化、完善进口政策。5月,商务部与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布2011年版《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随后,与海关联手推动进口便利化;7月1日开始,下调了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等33个税目商品的进口关税。这一系列积极举措“浮出水面”后,今年前七个月贸易顺差大幅收窄,政策效果开始显现。
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外贸顺差为762.1亿美元,同比下降8.7%。
然而,扩进口举措最难撼动的减税的具体细则却仍迟迟未出台。
据悉,减税相关政策涉及包括财政部、发改委等多个部委的协调问题,最后才能报国务院批准。而在更多新的促进进口政策出台前,扩进口会议召开的意义已经不大。
从权威处获得的消息显示,原定于今年3月份由商务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等多个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扩大进口工作会议最后很可能无疾而终。“开会主要是公布扩大进口政策的相关细则,此前已经陆续出台了很多,但关键性的减税方案却不是某一个部委说了算的,最后还需国务院定调。”消息人士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