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来,“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苹什么”等网络流行词不断出现。这些词的发明,在幽你一默的同时,也将人们对物价飞涨的无奈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期间,纺织行业的成本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同时,电荒、人民币升值、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调、加息和出口退税下调等各类利空因素又在今年上半年接踵而至,浙江纺织行业呈现一片“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
萧山地处浙江省中北部,当地民营纺织企业众多,区内的中国轻纺城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也是亚洲最大的轻纺专业市场。中国轻纺城内以各类纺织品原料和纱线交易为主,近期纺织原料和纱线的价格暴跌,使得多数纺企经营困难。
施佳梅是萧山德胜纺织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在中国轻纺城内经营纺织品,她表示,去年市场相当火暴,下游厂家普遍看涨,大量采购原料生产。如今,高库存成为问题,很多企业都在亏本经营。
事实上,现阶段纺织企业所遇到的困难远不止库存价格下跌那么简单。用工成本、财务费用、水电费等加工成本关乎企业的实际利润,而这些成本的相继上涨,使得纺企经营难上加难。
由于中国人口结构的改变,劳动力市场格局近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青年劳动力供应相对过剩的时代已经过去,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用工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将成为一种趋势。
对纺织企业来说,财务费用和水电费的负担同样不轻。据了解,浙江当地银行的借贷成本已达到年息10%左右的水平。与此同时,愈演愈烈的电荒凸显发电成本上升,未来电价上涨似乎很难避免,而节能减排、拉闸限电也将对企业的经营造成影响。
价增反映成本上升,量缓说明需求不振,而这对于纺织企业才是根本问题。
4月,国内PMI数据为需求疲弱提供了更多佐证。2011年4月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2.9%,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的回落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纺织业多个分项指数都低于50%。
自2010年6月人民币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压低纺织服装出口利润,对于外需增长势必造成负面影响。近几年来,中国成了遭受国外贸易救济特别是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等最多的国家,而纺织品正是最被针对的几种产品之一。虽然经过艰苦谈判,中国最终解决了纺织品贸易争端,签署了纺织品备忘录,但并不意味着类似配额争端的事件不会再发生,有关纺织业的国际贸易形势依然严峻,寻求突围的路漫长而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