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证券报》报道,在20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大幅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危险境地”。而美国不幸成为被重点警示的“差生”,该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遭遇大幅下调。在这份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IMF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下调0.3%及0.5%,均降至4%的水平。
点评:IMF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主要原因是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增长动力不足,新兴经济体也难以独善其身。IMF预计中国明年经济增速为9.0%,低于6月时预测的9.5%,虽下调幅度明显,但9.0%的增速也高于“十二五”期间的增长目标,中国政府对此可以承受。除非全球经济出现“黑天鹅”导致大幅衰退,否则中国不太可能急于放松货币政策甚至出台刺激经济政策,为防通胀而容忍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或维持一段时间。
2. 中国人民银行20日公告,人民银行于本周二(9月20日)以价格(利率)招标方式发行了2011年第七十二期央行票据,期限1年,发行量10亿元(人民币,下同),价格96.54元,参考收益率3.584%。并开展了正回购操作,期限7天,交易量300亿元,中标利率2.7%。
点评:本期央票收益率持平符合市场预期。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800亿元,周二已经回笼310亿元,若周四继续开展正回购操作,预计本周资金净投放额度仍可能较低。昨天7天SHIBOR上涨44.33个基点,14天SHIBOR上涨97.4个基点,显示资金面重新开始趋紧。
3.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报道,据知情人士周二向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s)透露,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暂停了与几家欧洲银行的外汇掉期交易;这可能会加重本地市场对欧元区债务危机演变的紧张情绪。一位知情人士称,中国银行与某些欧洲银行的交易信用额度已经用尽。
点评:虽然有知情人士表示这是因为交易信用额度用尽,但中国银行暂停与欧洲银行的外汇掉期交易,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也容易被人联想到中国银行担忧交易对手风险。无论是出于哪种原因,中国银行暂停与欧洲银行交易有助于风险防范。
4. 新浪财经报道,9月2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编制发布的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的设计方案正式出炉。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指出,制定该指数属“迫不得已”,希望打破国际三大巨头垄断格局。
点评:中国推出该指数只能对铁矿石需求信息产生一定影响,但资源还是掌握在三大巨头手中,而中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不高利润率很低,因此该指数能否对铁矿石定价权产生显著影响还有待验证。
5. 《证券时报》报道,近日印度钢铁部门将向财政部门申请将矿石出口税由20%上调至30%,旨在确保国内的钢厂原材料资源的长期供应。此项提议已获钢铁部门批准。同时,市场传言这项决策已被送往财政部门等待批准和执行,该提议中强调了印度国内原料储备正在不断恶化。
点评:印度铁矿石出口税之前上调至20%后显著抑制了出口,如果再度上调,将进一步收紧全球铁矿石供给和对价格形成支撑。
6. 《中国证券报》报道,该报记者日前从多个权威渠道获悉,8月底结束的核电安全大检查目前已完成核查报告并上报国务院,有望近期向社会公布。《核电安全规划》制定工作正陆续展开,争取年底前发布征求意见稿。多位人士表示,随着一系列规划的出台,此前一直暂缓的新建核电项目审批工作或于明年初重启。
点评:若新建核电项目能够确认于明年初重启,核电行业的生产经营有望恢复正常,抑制核电板块表现的负面因素也会逐渐消退。新《规划》预计将提升核电项目的安全标准和技术标准。
7. 《华尔街日报》报道,围绕欧洲债务危机的担忧周二继续对美国股市构成打击。股市早些时候的涨幅几乎在最后一小时散尽,因报道称希腊与国际监查员的谈判可能拖延,且仍可能达不成结果。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收盘涨7.65点,至11408.66点,涨幅0.07%,盘中一度上涨近149点。午盘时该指数一度接近去年年底收盘点位,这主要是因为交易员预计希腊救助方案将取得进展,以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Fed)有望推出更多刺激举措。标准普尔500指数跌2点,至1202.09点,跌幅0.17%,为连续第二个交易日走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盘跌22.59点,至2590.24点,跌幅0.86%。
点评:昨晚欧洲股市表现良好,美国股市冲高回落,困扰欧美股市的欧债危机仍在折腾。现在欧美股市缺乏方向性选择依据,预计短期还会维持振荡格局。
综合评论:
沪深股市昨天盘中试图反弹,但由于量能不及而冲高回落。市场人气依旧维持低迷,原因仍是欧债危机的不确定性、中国紧缩货币政策影响和市场资金缺乏。目前这些因素未有改观迹象,因此市场若还有反弹出现,预计也难以扭转趋势。近期市场上热点虽有零星出现,但持续性十分有限,或影响范围较小,不但对市场整体影响有限,而且对大部分资金而言缺乏反弹的可参与性,所以人气能否回暖也存在疑问。
(本文作者傅峙峰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