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所“国际经济学项目”主任尤里•达杜什(Uri Dadush)近日撰文指出,在主债危机的冲击下,欧元区的未来令人担忧。德国作为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和欧盟单一货币的最大受益者,在是否出手拯救欧元区问题上面临艰难选择。文章认为,德国应尽快作出决断,致力于创建更为紧密的财政联盟,倡导发行相当于欧元区全年8500亿欧元融资需求一半的欧洲债券,才是稳定市场并最终走出危机的根本之道。主要内容如下:
一、危机迫使德国思考欧元未来。欧元毕竟是一项货币安排,而非宗教。在当前形势下,每个欧元区国家均可以对其成员国身份进行利弊分析,这确实无可非议。但如果就这种选择的难度而言,恐怕没有一个国家能超过德国了。作为欧元的最大受益方,德国需要承担极大代价,才能使这种货币安排继续维持运转。
二、危机根源在于欧元区系统性问题。两年前欧债危机爆发时,德国只是指责别的成员国。时至今日,当一个又一个成员国陷入困境时,德国这种态度就没有市场了。希腊可以因为它的挥霍而受到惩罚,但西班牙又如何处置?葡萄牙可以为其经济长期表现不佳负责,但爱尔兰又该当何论?最近,危机之火烧到意大利和法国。当前的严峻事实是谁也无法否认的。现在,就连德国也承认,欧元区问题是系统性的。虽然同处一个货币联盟,但各国竞争力和财政收入的表现迥然不同,这不仅是外围国家的恶习和德国的美德所导致,也是危机在各国的影响程度不同、各国经济结构差异、劳动力及产销部门运行模式长期分化的必然结果。很多人都承认,欧元区问题中有“德国出口热”的影子。压缩消费与工资的政策以及东德劳动大军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成就了德国出口的辉煌。而欧元的问世,一方面避免了马克坚挺带来的麻烦,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周边国家的需求,为德国出口的增长提供了一臂之力。
三、欧元区瓦解与否,德国均面临很大风险。如今,德国和其他欧元区领导人开始意识到,周边国家的确需要立即实施严厉的紧缩政策,但仅凭这些还不足以应对当前问题;欧盟需要完成一项重大转变,向一个更为紧密的财政联盟及未来的“欧洲合众国”跨出一大步。对此,欧盟领导人显然没有做好准备。德国是否应该继续支持货币联盟,这取决于很多因素。
建立财政联盟意味着更高的利率水平,IFO测算,德国需为此承担相当于其GDP的1.5-2%的代价,这比德国向欧盟财政上缴的全年费用都多。这还不算。德国还要承担为外围国家债务提供紧急担保的义务。如果真的发生违约,则外围国家30%债务将被免除,这意味着德国将为此支付4000亿欧元,相当于其GDP的16%。如果欧元区崩溃,则德国银行所持有的外围国家债务将被免除30%,相当于2100亿欧元。无论何种结果,德国都面临很大风险。有人指出,成立财政联盟对德国意味着更大风险,这显然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如欧元区瓦解可能在全球引发的金融危机及由此带来的巨大代价。其实,在一个财政联盟内部发生大范围的违约,其可能性几乎为零。
四、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盟、发行欧洲债券才是解决问题之道。德国的抉择必须立足深层次考虑,而非那些臆断的、不完整的经济测算,其根本问题是:德国是有意愿完成欧洲计划,去领导一个“欧洲合众国”;还是只愿在一个更为松散的联盟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默克尔总理和朔伊布勒财长均表示他们已经做出选择,重申对欧元区的坚决支持,希望建设一个更为紧密、而非更为松散的联盟,但同时也表示,未来财政联盟对外围成员国要设立一种改革激励机制,并要得到其国内民众的广泛支持。
但是,这些良好愿望又如何能与焦躁不安的市场取得共鸣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同时对货币联盟和外围国家提供某种“预付款”:其一,正如欧委会前主席普罗迪所建议的那样,按欧元区所有成员国每年8500亿欧元的融资总需求,发行规模相当于上述融资总需求一半的欧洲债券,并视情为此提供担保或抵押。其二,所有欧元区国家遵守新的财政纪律,包括在宪法中引入关于预算平衡的条款。未来,当经济情况好转时,欧元区融资总需求量中由欧洲债券提供融资的份额还可以相应增加。市场将很快迫使德国作出一个明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