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棉吐絮率增加,江苏主产棉区棉企纷纷或挂价或开秤接收新棉。信息员了解到,由于资金政策趋紧,银行放贷门槛高手续繁,而属于"草根"型的中小型棉企欲获大笔贷款是很难的,最主要的是缺少有效有价的抵押物,部分企业信誉缺失等。而棉花收购因其季年性、数量大等特征,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
目前,苏北盐连通泰等地区棉企新棉收购资金运作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外地纺企在当地投资的纺企或棉企注入资金收购;二是外埠纺织或省市级棉业公司与当地中小棉企利用自有资金、农合行、邮储行等小批量融资、员工借资等途径合伙收购棉花;三是在中后期一些棉商私贩进村入户,把农户批量较少的资料集中运交棉花企业。从量上分析,后两种将成主流,约占60-70%。从某种程度上讲,此现象一方面让农民手中的产品有了去处,但从市场管理、质量控制、宏观掌握特别是税费征收等方面又是一大问题,在千军万马分食“棉花蛋糕”时,棉花的质量监管保障陷入鞭长难及的尴尬中,国家应在棉花流通环节中得到的税费落入不规范经营者的口袋,在主产区这是一笔巨大的税源流失。